东数西算再进阶:2025中国互联网大会揭示算力网络三大突破路径

资讯 » 新科技 2025-07-23

当北京AI企业调用宁夏智算中心的算力成本降低37%,当长三角企业上半年调用西部算力总量激增210%,这些数字背后藏着怎样的国家战略?7月23日开幕的2025中国互联网大会以"数驱新质·智创未来"为主题,揭开了算力网络建设从构想走向落地的关键转折点。开幕式发布的《算力交易白皮书》与国家发改委披露的"东数西算"工程阶段性成果,共同勾勒出数字基建新引擎的清晰轮廓。

大会聚焦:算力网络成数字基建新引擎

贵州枢纽与长三角节点间的实时算力调度案例,成为大会首日最受关注的实证。中国电信展示的"算网大脑"系统已实现毫秒级资源匹配,而华为、阿里云推出的"算力银行"解决方案,更将西部闲置算力转化为可证券化交易的数字资产。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8大枢纽节点间100Gbps专用网络建成率达78%,标志着"东数西算"工程正式进入效能释放期。

突破一:异构算力统一度量体系建立

白皮书首次提出包含CPU/GPU/FPGA等异构算力的通用计算单位FLOPS-PUE综合指数。这套度量标准不仅解决了不同类型算力的价值量化难题,更催生出弹性计费模式——北京某AI企业在大会展区演示中,通过秒级调度宁夏智算中心资源,使模型训练成本下降近四成。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戴炜指出,这标志着算力资源开始具备标准化商品属性。

突破二:全国一体化市场雏形初现

三大数据印证算力市场加速整合:空间布局上,西部枢纽节点平均利用率同比提升58%;调度能力方面,长三角企业调用西部算力总量达去年同期的3.1倍;生态构建中,算力期货、算力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已进入测试阶段。值得注意的是,低空经济论坛披露的无人机集群计算案例显示,实时调用2000公里外算力资源的延迟已控制在15毫秒内。

突破三: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发展

《"十五五"数字基建规划》征求意见稿首次将算力网络列为新型基础设施,而院士圆桌讨论揭示的挑战同样值得关注。跨省电价差异导致西部算力成本优势衰减20%,数据确权问题使30%潜在交易受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强调:"算力网络不是简单的地理位移,而是生产关系的系统性重构。"

未来展望:从工程实践到产业变革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