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开幕日,上海交通大学携手徐汇区人民政府26日主办“AI 未来发展:超级智能,无界共创”主题论坛,发布交大多项AI重大科研成果,以及AI未来基金,吸引全球“有理想、有格局、有战斗力”的人工智能青年人才。
校长丁奎岭院士致辞。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通过成立校级人工智能人才工作专委会,设立专项基金,构建“绿色通道”破格引进机制,探索人才晋升、校企双聘等新模式。全院引才策略正实现“3-3-3”的多元差异化引育格局:1/3来自海外顶尖高校,1/3来自国内一流院校,1/3来自全球领先企业,教职团队平均年龄小于35岁,半数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实现了中青年人才梯队的快速壮大。
此次,AI未来基金由人工智能学院发起、交大海内外杰出校友共同助力。该基金分为科研种子计划和科创种子计划:其中科研种子计划主要面向学院青年科学家,连续提供收入补贴、支持科研团队组建,形成长期、稳定、可持续的科研创新支持;科创种子计划面向全校创业师生,通过天使投资方式夯实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基础。
为了厘清面向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及其交叉领域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作为AI未来基金成立后的重要举措,上海交大联合《自然(Nature)》开展面向未来的十大AI问题研究,希望明确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性、交叉型议题,研究结果明年上海交大建校130周年之际正式发布。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聚焦教育。徐瑞哲 摄
同时,交大人工智能学院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出“2-4-4”融通式培养:在和中国福利会联合成立的上海青少年AI学院提前选拔、培养2年拔尖生;在交大人工智能学院开展4年本科“特班化”教育,强调数理基础、跨学科交叉与伦理素养;在上海创智学院开展4年博士训练,实施轮转制与多导师团队、国际化科研协作,打造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领军人才。由此有效打通人才培养上下游,形成早期发现、持续培养与高端输送的闭环体系。
此次AI未来发展论坛集中展示交大在AI底层技术突破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成果包括:科学基座大模型Innovator与科研智能体 SciMaster、端侧原生大模型、DeepRare推理型罕见病智能体诊断系统、全球首个大模型记忆操作系统MemOS,以及AI 基础设施Data-centric。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上海交大2021年起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深度合作,共建“国智班”项目;2023年,首批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024年,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2025年计算机科学排名“CS Rankings”中,学校计算机学科的人工智能分项位列排行榜全球第一。
上海市副市长刘多等出席论坛。
原标题:《2年拔尖生、4年特班化、4年博士训练,上海交大融通式培养AI领军人才》
受访高校
题图说明: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带来前瞻性主旨报告。
作者:解放日报 徐瑞哲
相关文章
2025-07-270阅读
2025-07-270阅读
2025-07-270阅读
2025-07-270阅读
2025-07-270阅读
2025-07-270阅读
2025-07-270阅读
2025-07-270阅读
2025-07-270阅读
2025-07-27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