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蔚来旗下的第二品牌——乐道,都是凭借一款车在打天下。
那就是乐道L60。
截至今年7月底,乐道L60累计交付新车58599台,已经在中型纯电SUV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7月的最后一天,乐道品牌的第二款新车——L90正式上市,至此终于打破了乐道“单枪匹马闯市场”的格局。
价格方面,乐道L90尽显诚意。整车购买价:六座版26.58万元起,七座版29.98万元;电池租用方案(BaaS):六座版低至17.98万元起,七座版则18.58万元起。
有人说,乐道L90“爆了,又没有完全爆”。关于订单量,官方未公布具体数据。但蔚来高管夏庆华在上市当天表示“销售系统被挤爆”,暗示订单量显著增长;蔚来CEO李斌也透露订单量“远超预期”,并强调该车型将助力蔚来实现第四季度盈利目标。
这不禁让笔者想起一个问题:乐道L90是不是来晚了?如果把时间线拨回去年乐道品牌刚刚成立的时候,首发车型不是L60而是L90,那这场触底反弹的“逆袭爽剧”,会不会来得更早一些?
01
乐道造了台Lucid Gravity?
很巧,在乐道L90上市之前,理想i8的到来,让许多人把两款车放在了“对立面”。
但是,如果把视野放宽,跳脱出对标思维,就会发现在大洋彼岸也有一款类似的产品——Lucid Gravity。
二者之间有近似的车身形制、相仿的尺寸大小、如出一辙的5/6/7座布局、性能密度拉满的高效三电……最大的区别,或许体现在品牌DNA上。
Lucid Gravity延续了Lucid Air对极致性能和装载实用性的追求,既能在零四赛场干掉最速帕美,又兼具二三排下沉收纳和最大3400L后备厢容积。
乐道L90则有着国人喜闻乐见的冰箱彩电大沙发,水平不差的视觉系智能辅助驾驶,以及蔚来独步天下的可充可换补能体系。当然,价格也不足Gravity入门版的“一半”。
在这里,笔者并不是想表达“原创与抄袭”故事。即便二者之间存在某种关联,也无伤大雅,因为Lucid的造车哲学,远比特斯拉更值得我们学习和致敬。
更何况,乐道L90并非像素级致敬,而是吃透了Lucid技术创新的know-how,并且,充分结合国人消费者的用车痛点,做出了一款表面大而全,实则精准狙击纯电焦虑、空间焦虑、堆料焦虑的高质价比产品。
这种做法,不禁让人联想到本世纪初叶的丰田,全面、均衡、无硬伤,还有独具东方特色的人文关怀,以及傲视同级的低用车成本。而市场予以回报的则是“爆单”。
02
爆款该怎么做?
如果让笔者脑补乐道产品的立项过程,内部大概率会分成两派。
一派认为,应该造精装版特斯拉,只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没道理卖不好;另一派则认为,对标特斯拉的赛道早已拥挤不堪,应当充分学习全球市场的原创佳作,提炼自己的第一性原理。
其中,前者作为蔚来主品牌对标思维的延伸,看似无懈可击,且执行难度更低。
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以乐道L60为例,其价格低廉,完成度也非常高,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上量,而最终命运却和所有“Model Y杀手”一样,无法靠点对点的产品力超越破除“品牌力”的壁垒,成为现象级大爆款,持续释放增长动力。
结果证明,要想中门对狙特斯拉,光靠高配低价没有用,过硬的产品力+国民级的情绪价值缺一不可。
尤其是后者。
我们将视野拉回到乐道L90身上,它即便有Lucid作为样板,但纯电大三排SUV尚无成功先例,没人知道这一细分市场是否存在天花板。
笔者猜测,彼时李斌决定做这款车的心态,或许像极了电影《大决战》对“战略决战”的描绘——把自己的命运“啪”地一下押上去了,面对越来越近的未知,心又忍不住扑扑地跳。
这期间李斌何尝没有动摇过呢?他自己曾经承认“如果时间可以穿越,我先搞增程挣点钱也挺好。”
如今,结果再次证明一切:被乐道L90挤爆的服务器,让李斌赢了这场背水一战的豪赌。
预想中,乐道L90与理想i8的“狭路相逢”非但没有发生,反而让理想的电动化进程陷入了“优势不在我”的困境。
03
好饭真的不怕晚!
当笔者为乐道L90的爆单欢喜之余,不免再次想起了开头提到的问题:如果去年首发的是L90,蔚来是否早已摆脱泥潭了?
我的答案是“未必”。
如果乐道L90先发,那么,理想中的样子或许是“用一款车吃透15-30万级市场”。
但现实是这样做有一个巨大的隐患,即冲击蔚来主品牌的市场布局。
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更高端的主品牌没有给到的配置,子品牌乐道大大方方地给了;另一方面,则是蔚来主打的换电优势,乐道也可以享受。
基于此,蔚来过去十年建立的护城河优势,将全线崩塌,导致内部破防。
除此之外,乐道L90受到的外部冲击也必然不小。
首先,倒逼之下,增混阵营会对纯电发起更猛烈的攻势,像深蓝S09、领克900这样的产品会加快推出步伐,对其形成围剿之势。
其次,在超充技术大规模爆发的冲击之下,乐道L90的优势进一步被削弱。随着小鹏5C普及上车、比亚迪推出10C兆瓦闪充、华为大面积铺设液冷超充桩,消费者的补能焦虑大幅度降低,同时,用户对于长续航的认知也从大电池转向低电耗,乐道的长续航与换电优势,终将随着技术的升级而“稀释”。
反观现在的格局,乐道L60先发,用一年的时间,建立起市场与用户对于该品牌的认知;乐道L90后来,满足了该价格段消费者的一切期待:越级定位、实力过硬、破圈定价、友商衬托……能把纯电三排座SUV的用户预期做绝,这种一步到位的产品定义思维,标志着蔚来第二增长曲线的“组合牌”体系已经成型。
要知道,随着市场的“内卷”,用户也更加聪明了。大家都知道,产品更好且价格更便宜的产品一定会出来,所以,耐得住性子去等。
如果一台车不能在上市冲量阶段一步到位,那么后期等待它的将是不断地降价、改款、营销,反复去刺激用户的消费欲望,却不见得有效。
毕竟这样做,则意味着背刺老车主,必然会影响品牌的口碑。
如今再回头看,乐道用两款产品确定了自己的爆款方法论,并构建起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能在红海中开拓出新的蓝海,这样的本事,即便想复刻,也需要有足够的体系力支撑才能快速跟进。
如此这般,留给乐道L90的红利独占期,或许要比我们想得还要长。
04
写在最后
在乐道L90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蔚来洞察到市场的变化后,及时作出战术调整,把平台化、体系化的技术力,转化为扎实高效的执行力和战斗力,这使得蔚来投入的每一分钱,用户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值。
这样的乐道,这样的蔚来,值得收获一场漂亮仗的回馈。
相关文章
2025-08-0917阅读
2025-08-0917阅读
2025-08-0917阅读
2025-08-0917阅读
2025-08-0917阅读
2025-08-0917阅读
2025-08-0917阅读
2025-08-0917阅读
2025-08-0917阅读
2025-08-091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