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奥迪A5L、Q6 e-tron:纯电/燃油技术矛与盾

资讯 » 智能车 2025-08-08

头图来源 | 一汽-奥迪官网

作者 | 孙雅楠

编辑 | 苏鹏

在很多人都以为一汽奥迪在电动化时代“掉队”的时候,它用一场发布会做出了回应。

发布会上,一汽奥迪同时发布两款新车:燃油A5L,以及纯电Q6L e-tron。

这两款车型均基于奥迪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全新平台——燃油车用的是全新PPC豪华燃油平台,纯电车则来自奥迪与保时捷联合开发的PPE纯电平台,都是各自动力类型的首次国产落地。

重要的是,无论燃油还是纯电,这两款车都配备了由华为与奥迪联合打造的乾崑辅助驾驶系统。

奥迪A5L共推出3个版本,售价为23.98万-28.98万;奥迪Q6 e-tron推出四个版本,价格为34.88万-39.88万元。

网络

网络

你还能在这次发布会上听到更多熟悉的名字:宁德时代、科大讯飞、高德地图…这些在中国市场富有号召力的品牌,出现在奥迪身上。

这意味着,无论是仍然占据利润核心的燃油车型,还是代表未来方向的电动产品,奥迪都在以真正“中国定制”的方式进入新的竞争阶段。“在中国,为中国”,从口号落到实处。

新浪潮袭来,116岁的奥迪没有退场,它只是换了种方式重新上场。

左手燃油,右手纯电

A5L具有划时代意义,这是第一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的燃油车。

作为燃油轿车,它能实现城区领航、自动变道、远程泊车、循迹倒车等高阶辅助驾驶功能,这套系统由奥迪和华为联合开发五年,运行在最新的PPC平台上,搭载与电动PPE平台一致的E³ 1.2电子架构,从底层打通感知、控制和执行链路,让油车具备了电车级别的智驾能力。

智能座舱方面,A5L车内配备三块大屏:11.9英寸仪表、14.5英寸OLED中控曲面屏和10.9英寸副驾娱乐屏,搭配W-HUD抬头显示系统,构成完整的驾驶与娱乐信息系统。语音助手支持十条连续指令,车机系统内置高德导航、微信、爱奇艺等本地化App,副驾屏带电子防窥功能,并支持耳机独立影音,强调在智能体验与隐私性之间做平衡。

为了让这款产品更适合中国用户,奥迪开始重视“大空间”和“舒适度”。相较于欧版,一汽奥迪A5L轴距增加了77mm;全系标配云感座椅,相比欧版座椅柔软度提升20%;利用镀银技术为全景天幕构建防晒屏障,能够隔绝99.9%紫外线,99.5%红外线;全景天幕不仅没有抛弃老传统银河星空顶,又融合新时代需求,分成了9个区域,可以根据前后排需求调节透明度。

网络

拉回到燃油车的动力部分,一汽奥迪A5L搭载第五代EA888发动机,提供150kW与200kW两个版本,最大扭矩最高可达400N·m,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和HDI双电机轻混系统。底盘结构为前后五连杆独立悬挂,再加上CDC电磁悬挂与quattro ultra智能四驱系统,搭配渐进式转向,在城市和高速驾驶中提升动态表现。

如果和上汽奥迪推出的A5L Sportback相比,两款车虽同平台,但思路完全不同。

一汽奥迪A5L的尺寸为4908/1860/1458mm,轴距达到2969mm,采用标准三厢结构,更注重车内空间与后排乘坐体验,更贴近传统豪华轿车比例。而上汽A5L为掀背造型,尺寸为4903/1883/1427mm,轴距为2922mm,车身更低更宽,采用无框车门,外观设计更倾向年轻和运动表达。

两者代表了奥迪在智能化过渡期下,燃油车产品的两种思路:一个重风格,一个重功能。

A5L权益 网络

另一款纯电产品则是一汽奥迪独有。一汽奥迪Q6L e-tron同样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更重要的是,这是首款搭载PPE平台的车型。

它不仅具备城区辅助驾驶等高阶智驾能力,还深度集成华为全栈技术,包括双激光雷达、13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除此之外,奥迪为感知硬件配置了自动清洗和加热装置,这是豪华品牌智能化升级的突破,也是奥迪在细节彰显豪华感的习惯使然。

作为纯电产品,消费者最担心的无非是续航、补能。考虑到用户的实际需求,Q6L e-tron搭载800V高压平台和宁德时代107kWh电池,续航达到765km,支持最高270kW快充,10分钟可补能294km,20分钟可让电量从10%充至80%。在真实场景中,充电条件总有不理想时,但Q6L e-tron在400V桩上也能实现135kW的并联快充。

作为一款中大型纯电SUV,Q6L e-tron的底盘和操控调校延续了奥迪一贯的工程优势。它的渐进式转向系统采用航空级齿轮与谐波驱动技术,让车辆掉头仅需1.2圈。搭配FSD减震器、前后五连杆独立悬架与“前窄后宽”高性能轮胎组合,显著减少电车常见的顿挫感和侧倾现象。

整车底盘调校由德国团队主导,同时通过与保时捷共享的PPE平台,在平台底层封装VMM控制逻辑,实现了底盘与辅助驾驶系统的协同联动,让驾驶质感“电动化”但不“电感”。

这一切能力的背后,是一整套严谨工业体系作为支撑。车身采用83%高强度钢+铝合金混合结构,热成型钢比例达34%,高于同级主流车型。为了验证安全性,Q6L e-tron挑战远超国标3倍碰撞能量的高难度“货车侧撞+固定柱体夹击”连环碰撞,对电池包同样进行碰撞测试,均通过测试。哪怕是激光雷达这样的新硬件,也配备了专属冗余与清洗系统。

在一汽奥迪Q6L e-tron身上,看得见与看不见的部分都指向一个前提:安全、可靠、工程验证过的“智能电动奥迪”。

更关键的是,它在35万元价格区间完成了这些配置投放。Q6L e-tron不仅是奥迪智能化、电动化战略的节点车型,也是在新能源竞争格局深水区里,一汽奥迪用体系力做出的“豪华该有的样子”。

Q6L e-tron 网络

“油电双行”的具像化表达

在燃油车时代,无论销量还是品牌,奥迪是第一梯队。

但在新能源汽车月渗透率已超50%的中国市场,越来越多人尝到新能源的甜头后,奥迪必须回答,中国消费者为什么还要选择燃油车、又为什么非要选择奥迪的燃油车?

奥迪A5L给出的答案是:加长动力、操控长板,补齐智能化短板。

所以,你既能在A5L身上看到奥迪最新一代的发动机EA888,奥迪quattro四驱技术。但更重要的是,你也能看到华为智驾首次出现在一款燃油车上。

图源:一汽-奥迪官网

承接这套辅助驾驶技术的技术基础是PPC豪华燃油平台,其可以共享E³ 1.2 电子电气架构,为接入辅助驾驶系统做好了底层支撑。

奥迪与华为合作,却也保留了自身特色。在辅助驾驶最核心的“决策+执行”环节,奥迪将车辆动态控制VMM系统与乾崑ADS协同,解决了传统油车无法精准控制发动机和变速箱的问题。

市区辅助驾驶时,能应对复杂红绿灯、加塞变道等细碎场景;高速场景下则能进行自主上下匝道、超车变道等功能。

再比如华为专为A5L定制的隐藏式曲面双激光雷达,既保持奥迪标志性的外观,又实现精准探测,配合恒温自清洁系统,在灰尘、雨雪环境下依然能保证识别效果。

这些细节上的兼容,不是让华为贴牌,而是真正打通传统豪华和新生智能。

也正因为此,A5L的价值早已不止是延续燃油车的生命周期。它的任务更像是一种范式验证,证明燃油车也能是智能车,证明传统品牌在智能化时代并未落后。

相比之下,Q6L e-tron的任务更加明确。它是奥迪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纯电车型,也是首款基于PPE平台打造的电动车,其具备的800V高电压架构,有效缓解用户的充电焦虑。

只有这些也不够。目前,中国市场对豪华纯电车的要求非常复杂,要有续航、要有智驾、还要有品牌感。这些要素不能偏废。

图源:一汽-奥迪官网

奥迪的优势在于机械素质和品牌调性,一旦能在智能化上补齐短板,Q6L e-tron很可能成为一个“智能+豪华”的融合体。

Q6L e-tron不仅搭载华为乾崑ADS系统,还配备了科大讯飞的车机系统和标配副驾LCD屏。

并且根据规划,奥迪未来还将在中国推出六款搭载华为智驾系统的车型。

让奥迪的子弹再飞一会儿

奥迪A5L与Q6L e-tron,这两款产品是奥迪在中国践行“油电双行”策略的具像化表达:

A5L是守,是用智能化延长燃油车的生命周期;Q6L e-tron是攻,是用技术整合打入中国新能源的主流市场。

早在2021年,奥迪便激进地宣布2033年全面停产内燃机车型,推进全面电动化。但奥迪电动化的成绩并不理想。在销量、地缘政治、成本压力等多重因素冲击下,奥迪开始放缓电动化节奏,重新拥抱燃油车,并重构一套更现实的技术路径——油电双行。

走好新战略,不得不分析旧战略的失利的原因再出发。归根结底,奥迪电动产品综合能力并不突出,以平台为例,此前奥迪采用的是过渡性平台MLB EVO或大众集团的MEB平台,它们更适配欧洲市场需求,难以应对中国市场在智能化、续航、驾控等维度上的高期待。

但反过来,奥迪在燃油车领域的技术积累依旧强大,平台成熟、驾控优秀、产品毛利高。这也是为什么当电动化受阻时,奥迪还可以用“燃油反哺电动”,借由燃油车盈利能力与平台成熟度,让自己得以喘息,也为电动化攒下研发资本。

A5L承担的是这个阶段性策略的核心任务,从更长远来看,这款油车不仅要“挣钱养家”,还要在技术上参与智驾系统打磨与数据积累,为奥迪下一阶段的自研能力夯实基础。

图源:一汽-奥迪官网

如果说A5L代表的是当前商业逻辑,那Q6L e-tron则是未来战略愿景的双轨布局。Q6L e-tron作为第一款PPE平台国产化落地的车型,主要的责任并非销量与盈利,更多是让大家看到,奥迪是可以造好新能源汽车的。

“油电双行”进展顺利,不得不说背后的战略:“自研与合作双行”。

自研的路径是奥迪的长期核心。但众所周知的是,奥迪自研道路并不顺利,最典型的则是软件部门CARIAD进展缓慢,直接导致旗下众多新能源车型延期上市,无法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

Momenta CEO曹旭东曾在接受腾讯新闻采访时表示,像欧洲、日韩、中东、亚洲等国际市场,汽车智能化可能在 2027 年才会进入到爆发期。

而市场需求不等人,奥迪深知这一点,早在五年前便开始“拥抱华为”。它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更像是为自己留出喘息空间——先组装现有技术延长产品周期,获得的利润、经验反哺自研,换来的时间让自研“充分蓄力”。

况且,奥迪与华为的合作并非是“上交灵魂”。在这次合作中,华为乾崑ADS负责环境感知与路径决策,负责车辆动态控制的则是奥迪的VMM。在豪华品牌体系中,以技术协同而非成本妥协方式实现“油电同智”的,奥迪是唯一。

图源:一汽-奥迪官网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既能在短期内迅速构建智能化产品能力,又能在过程中建立自研经验与标准化平台。

中国电动化市场的成熟度远超其他市场,从城市道路复杂度、用户对辅助驾驶体验的挑剔程度、以及对智能座舱的依赖度来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苛刻的战场。

这也是Q6L e-tron被重视的原因。如果它在中国市场能成功立足,那么天然就具备了向全球输出的能力。以中国经验反哺全球,是奥迪正在尝试的新路径。

从某种意义上说,“油电双行”也好,“自研、合作双行”也罢,都不是奥迪的目标,而是手段,都在为最终实现“电行”做好中间过渡。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