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计划“招20名刑释人员”登热搜,人社局回应!

资讯 » 新科技 2025-08-08

8月8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通过社交平台宣布,新乡第三家门店“三胖”正式启动招工,计划招聘约1000人,其中20%面向新疆、西藏高原艰苦地区的退伍边防军人,2%面向有犯罪史的服刑人员。

该消息迅速登上热搜,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对此,新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回应称,企业招聘行为属于“自主经营范畴”。

如果按照1000人计算,那么其中200个岗位定向招募退伍边防军人,20个岗位面向刑释人员。于东来表示:“新疆、西藏的边防军人长期为国家稳定奉献,值得被尊重;而有犯罪史的群体也曾走过弯路,他们需要机会重新融入社会。”

作为河南本土商贸巨头,胖东来在新乡已布局两家门店(“大胖”“二胖”),员工总数约4000人。其2025年1至7月人员流失率仅0.94%,7月更是低至0.14%,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此次招聘计划中,刑释人员的岗位分配引是大众关注焦点。

有网友称赞于东来“有格局”、不歧视;但也有网友认为“绝不能开这个口子”,还有网友认为“不能排除他们会二次犯罪”,那对顾客来说是潜在隐患。

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不因犯罪史受歧视。从这个角度,胖东来的招聘行为完全合规——刑释人员已通过刑罚付出代价,社会需履行“接纳义务”。

但是,公众对刑释人员的顾虑并非毫无根据。数据显示,从出监后重新犯罪的间隔时间分析,出监1年以内重新犯罪率最高,达到39.73%,第2年的次之,达26.25%,两年内重新犯罪的比例高达65%以上。回归社会两年内是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高峰期”和“危险期”。

生存压力是主要诱因。刑释人员与社会脱节太久,难以迅速融入社会。另外各行各业或多或少对这类人群存在“区别对待”。因此导致部分人因“生存无门”重操旧业。

胖东来的岗位能否真正降低这方面风险?这需要企业管理能力的支撑。

犯罪心理学专家指出,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关键在于“社会连接重建”。胖东来的高福利、人性化管理,为其稳定就业提供了制度保障。

胖东来的品牌公信力为其“加分”。多年来,其“员工至上”的口碑已形成社会信任基础,这使得公众更愿意相信其管理能力。

当然,于东来以及胖东来也非常有必要采取多元措施安抚公众担忧。胖东来的招聘计划,本质是一次“社会包容度测试”。法律划定了底线,刑释人员的就业权必须被尊重;而情感的鸿沟,则需要企业用制度、社会用耐心去填补。

当更多企业能像胖东来一样,以“能力评估”代替“标签歧视”,或许“刑释人员”才能真正从“社会问题”转变为“社会资源”。毕竟,包容的终极意义,不仅是给他人一个机会,更是给社会一份安全。

对此,你怎么看?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