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手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中,其AI业务,特别是可灵AI的表现尤为亮眼,标志着这家短视频平台正加速向AI驱动型公司转型。
财报数据显示,可灵AI在本季度实现了超过2.5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收入,相较于第一季度增长了67%,商业化步伐显著加快。快手首席财务官金秉在业绩电话会上透露,可灵AI全年收入预计较年初目标翻倍,这一强劲表现坚定了快手在AI领域进行长期投入的决心。
金秉还表示,快手在年中增加了对可灵AI推理算力的投入,预计2025年相关资本支出(Capex)也将较年初预算翻倍。值得注意的是,可灵AI在推理算力层面已实现正毛利率,追加投入对集团利润的影响可控。长期来看,可灵的单位训练成本和推理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可灵AI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其高效的算法模型和定制化推理方案,这些方案在效果无损的情况下大幅降低了推理成本。界面新闻此前报道指出,可灵AI通过算法模型codesign,实现了成本可控、收入倍增的良性循环,展现出强大的造血能力。
与此同时,AI技术和应用对快手传统业务的赋能也带来了显著的商业回报。从整体财报来看,快手二季度实现营收350亿元,同比增长13.1%;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20.1%至56亿元。毛利率和经调整净利润率均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55.7%和16.0%。财报发布后,快手港股股价一度上涨近5%。
在用户数据方面,快手二季度日活用户达到4.09亿,同比增长3.4%;月活用户7.15亿,同比增长3.3%。用户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7.5%,显示出用户对平台的高粘性和高忠诚度。
在业务板块表现上,广告、电商、直播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广告业务受益于外循环和内循环营销服务收入的双重增长,尤其是内容消费行业和短剧行业的广告消耗保持高双位数增长。电商GMV增速为17.6%,其中短视频电商和泛货架电商表现突出。直播业务也持续回暖,同比增长8%。
可灵AI的广泛应用是财报中的一大亮点。其端到端生成式推荐大模型应用于短视频推荐,提升了用户时长和留存。AIGC内容生产、营销推荐大模型等则全面改造了商业化营销经营的各环节。多模态理解大模型和图像及视频生成大模型赋能电商场景,构建了更高效智能的电商经营路径。
可灵AI的快速发展不仅体现在商业收入上,更在于其作为专业创作者首选生产力工具的地位逐渐确立。截至今年7月,可灵在全球拥有超过4500万用户,累计生成超2亿个视频和4亿张图片。与B端的合作已覆盖影视制作、广告营销、游戏等多个领域,口碑和市场反馈均不俗。
可灵AI的成功离不开其持续的技术突破和功能创新。自2024年6月首次上线开放测试以来,可灵AI已经历了30多次版本迭代。多模态视频编辑、视频音效、灵动画布等功能陆续上线,精准瞄准使用者的痛点,大幅提升了创作效率。
在B端市场,可灵AI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逐渐涵盖专业创作平台、广告营销、影视动画、游戏制作等多个行业。其商业化潜能巨大,无论是企业客户的API调用还是提供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都有可能带来客单价的成倍提升。
快手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一笑表示,AI正在逐步释放对快手内容生态和商业生态的赋能价值,特别是带来了线上营销和电商业务增长的边际改善。未来,AI还将为快手创造更多的生态价值。
快手的AI战略已经形成了一套“双轮驱动”的模式。一方面,可灵AI作为独立的增长极,正在开辟全新的商业空间;另一方面,在平台内部,借助基座大模型的能力和全域、全链路覆盖的AI工具,内容和商业领域的“技术平权”正在普惠所有商家,重塑整个平台生态。
AI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商家的运营效率,也丰富了用户的内容供给。全自动投放(UAX)和全站推广智能体4.0等产品的推出,通过全链路自动化的广告投放和全域流量的协同优化分配,持续提高了商家投放的ROI。
在增加对AI投入的同时,快手依然有信心保持全年经调整净利润率的平稳。据二季报,快手的研发开支同比增加21.2%至34亿元,占总收入比例达到9.7%。金秉表示,伴随AI对内容和商业生态赋能价值的持续释放,相信AI的增量投入能够给公司带来可持续的业绩增长机会。
快手的这份财报和可灵AI的亮眼表现,打破了市场对快手作为“短视频内容平台”的刻板印象。快手正逐步转型为AI技术的赋能者,一个以AI为核心驱动力的创新生态正在形成。
相关文章
2025-08-230阅读
2025-08-230阅读
2025-08-230阅读
2025-08-230阅读
2025-08-230阅读
2025-08-230阅读
2025-08-230阅读
2025-08-230阅读
2025-08-230阅读
2025-08-23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