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3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60人。
在他们中间,将通过外部同行专家评选、院士增选大会选举,诞生今年新增选的院士。
这份候选人名单,也为我们解码中国高端科研人才生态提供了独特样本 。
候选人数京沪位列第一第二
从人数来看,北京以435人的候选人数遥遥领先,排第二的为上海,共计121人,江苏则以94人位列第三梯队。
上海的候选人中,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的最多。除了这三大985高校外,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下属各研究所也是院士候选人的重要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均有 4 人入选。
注重平衡发展也向关键领域倾斜
什么专业领域增选的院士较多?
按照《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中科院院士的候选人要坚持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强化满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求并作出贡献的价值导向,注重领域学科间的平衡发展,着重推荐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科研人员。
中国工程院的增选指南,强调要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向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国家重大工程、重大科研任务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倾斜,设置了主要用于支持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西部边远地区以及民营科技领军企业候选人的增选名额。
从现有的院士数量看,工程院的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科学院的数学物理部的人数最多。
而从近年新增院士的数量来看,各个学部新增院士数量比较均衡。若要说相对新增院士较多,医学及生命科学相关学部具有明显优势。
55-60岁年龄段较集中
从年龄分布来看,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年龄集中分布在50-65岁之间,其中55-60岁年龄段最为集中。而工程院院士最集中的年龄段为60-65岁,60-70岁年龄段的候选人仍占有一定比例。
本次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名单中出现了两位“80后”,来自浙江大学的刘一峰和来自苏州大学的王殳凹,年龄均仅为39岁。刘一峰为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殳凹则是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院长。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有9位不到50岁的科学家进入中国科学院的候选人名单。最年轻的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师咏勇和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王二涛,均为45岁。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中规定:被推荐人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在各学部正式候选人中,60岁以下的应不少于1/3。而由于工程科技的特殊性,中国工程院被推荐人的年龄要求放宽至70岁。
院士是一种荣誉称号,是对过去成绩的褒奖。不少科技界人士表示,成果需要用时间来检验,因此被遴选为院士的时间也会相应延后。但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新增院士的年龄正趋向年轻化,这也是顺应科研发展的全球现状:科学家出学术成果的年龄在逐渐提前,年轻化趋势在加强。
原标题:《他们来自哪里?多大年龄?数读今年两院院士候选人名单》
栏目主编:尤莼洁 题图上观题图
作者:解放日报 崔艺林 实习生 詹傢杰 朱蕊
相关文章
2025-08-2314阅读
2025-08-2314阅读
2025-08-2314阅读
2025-08-2314阅读
2025-08-2314阅读
2025-08-2314阅读
2025-08-2314阅读
2025-08-2314阅读
2025-08-2314阅读
2025-08-231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