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交媒体和科技界传出了一则令人瞩目的消息:meta公司花费重金招募的一批顶尖AI人才,在入职不到一个月后,竟纷纷选择重返老东家OpenAI。这一连串的人事变动,无疑给扎克伯格的AI雄心蒙上了一层阴影。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跳槽”的员工中,不乏在AI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例如,曾短暂加入meta的Avi Verma和Ethan Knight,两人分别在OpenAI和马斯克的xAI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在meta仅仅逗留了一个月便决定回归旧主。更令人惊讶的是,meta新任首席科学家赵晟佳也被曝出曾尝试重返OpenAI,甚至一度签署了聘用协议,但最终是否成行尚不得而知。
除了这些“新面孔”的快速离去,meta的内部老员工也开始出现流失。一位在meta工作了近十年的高层管理者,最近也转投OpenAI旗下。据统计,从PyTorch核心开发者到生成式AI产品总监,从前沿研究员到基础设施工程师,meta在各个关键岗位上至少失去了8位人才。
这一系列人事变动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有网友调侃道,meta新成立的前沿实验室被命名为“TBD”(待定)或许并非偶然,而是预示着人员配置的“待定”状态。更严峻的是,华尔街的投资者们也开始对扎克伯格的AI投资计划产生质疑。他们担心,这笔高达720亿美元的开支,是否真的能够换来预期的回报。
事实上,meta为了追赶OpenAI和谷歌等竞争对手,确实不惜血本。他们开出了科技行业前所未有的高薪,试图吸引顶尖人才加盟。然而,这种“快狠贵”的挖人策略虽然短期内奏效,但长期来看却埋下了隐患。据内部人士透露,天价新人的快速晋升引发了内部公平感争议,导致不少老员工感到被边缘化,士气低落。
meta近期频繁的组织调整也加剧了这一局势。为了整合AI资源,meta将AI工作分拆为四个部门,全部归属于新成立的超级智能实验室。然而,这种大规模的调整却带来了管理混乱和项目目标频繁切换的问题,使员工们普遍感到超负荷。一位离职员工在内部论坛上抱怨道:“我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换老板了,每次重组都要重新适应新的管理风格和工作重点。”
相关文章
2025-08-280阅读
2025-08-280阅读
2025-08-280阅读
2025-08-280阅读
2025-08-280阅读
2025-08-280阅读
2025-08-280阅读
2025-08-280阅读
2025-08-280阅读
2025-08-28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