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经济的浪潮中,云市场的竞争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曾经,规模和成本是云厂商竞争的核心,但如今,全栈技术能力、生态开放度以及行业渗透深度已成为新的竞争壁垒。
自生成式AI诞生以来,云市场的风向便悄然转变。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在2025百度云智大会上强调:“智能经济时代,必须有新的基础设施来支撑,这就是智能优先的AI云。”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当前云市场的发展趋势。
在生成式AI的推动下,GPU以其强大的计算能力逐渐成为云计算的新宠,传统CPU集群向GPU集群的转变已成为不可逆的时代进程。随着AI市场的持续升温,云厂商对AI心智的争夺愈发激烈,企业对云厂商的“AI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百度智能云作为“AI云”赛道的引领者,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经验,在2024年中国AI公有云市场上连续六年稳居榜首。其“云智一体”的战略理念,不仅满足了企业对AI云的高需求,更为云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今年的百度云智大会上,百度智能云通过一系列AI底座的升级,进一步强化了其全栈技术的优势。全新升级的百度百舸AI计算平台5.0,在网络、算力、推理系统以及训推一体系统等方面实现了全面能力提升,打破了AI计算效率的瓶颈。
特别是在硬件算力层,基于自研昆仑芯的“超节点”公有云服务,单实例即可支撑万亿参数大模型的运行,将以往需要庞大集群才能完成的任务压缩至分钟级,提供了业界顶尖的算力密度。这一突破为机器人、金融、汽车等行业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地拥抱AI提供了可能。
百度智能云在具身智能等AI应用场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日常研发过程中,百度智能云依托其强大的算力高效调度和模型训推加速能力,提供了高性能、稳定可靠的AI基础设施,大幅提升了具身模型的开发效率。
随着AI Agent时代的到来,生成式AI正逐渐从“降本工具”转变为“增收引擎”。企业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也从“降本增效”转向“直接创造价值”。百度智能云旗下的千帆平台4.0版本,为开发者提供了打造Agent所需的企业级模型、编排和数据能力,进一步推动了AI在商业和社会价值创造方面的应用。
在模型端,千帆4.0模型库新增了超过150个模型,覆盖行业场景更全面;同时推出的RFT工具链,支持开发者以更低数据量实现高效模型优化,显著提升了行业适配性与训练效率。在平台能力上,千帆4.0基于多模态RAG,不仅支持传统的文本检索,还扩展至图片、表格、PDF、结构化数据等多模态内容,全面覆盖企业多样化的知识形态。
在中国AI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百度智能云凭借其全栈技术能力、生态开放度和行业渗透深度,持续巩固其市场领先地位。据IDC最新报告,2024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195.9亿元,同比增长55.3%,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头部效应愈发明显。百度智能云作为市场领导者,其战略坚定性和长期投入得到了显著回报。
在金融、能源、政务、制造等重点行业中,百度智能云持续领跑,成为众多企业落地大模型的首选合作伙伴。其“云智一体、智能优先”的新一代AI云基础设施,正成为中国AI产业走向系统化落地的坚实底座,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2025-08-300阅读
2025-08-300阅读
2025-08-300阅读
2025-08-300阅读
2025-08-300阅读
2025-08-300阅读
2025-08-300阅读
2025-08-300阅读
2025-08-300阅读
2025-08-30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