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智行“五界”齐发,能否市场上走的长远?

资讯 » 智能车 2025-09-01

最近,在2025年成都车展上,鸿蒙智行在成都发布会上亮出“五界”产品矩阵,问界、智界、享界、尚界、尊界集中亮相,这场发布会不仅是新品展示,也成了观察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动态的一个窗口。

从数据来看,鸿蒙智行确实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截至8月,累计交付超90万辆,问界M9在50万以上市场连续17个月保持销量领先,辅助驾驶系统累计避免215万次潜在碰撞,辅助驾驶里程突破16.7亿公里,这些数据直观体现了“华为技术+车企制造”模式的阶段性成果,尤其是问界M9月均1.3万辆的交付量,在豪华车市场中打破了BBA长期占据的部分份额。

不过,销量增长的背后,一些潜在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就拿问界M8来说,上市4个月累计交付7万辆,看似成绩不错,但和去年同期问界M7的增长势头相比,明显放缓了。这也反映出30万-50万元这个价格区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手们都在发力,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赶超。而且,目前问界在“五界”中的销量占比过高,其他几个品牌的表现就显得有些“后劲不足”,如何让各个品牌均衡发展,是鸿蒙智行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

好在,鸿蒙智行早就开始了差异化布局。价格方面,从尚界H5的16.98万入门预售价,到尊界S800的80万+旗舰价,覆盖了从平民到豪华的各个市场。不过,在25万-35万这个价格区间,享界S9T和智界R7价格重叠,虽说一个侧重行政级舒适配置,一个强调运动性能,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化互补,但内部竞争也在所难免。

技术下放是鸿蒙智行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另一策略,旗舰车型问界M9搭载的HUAWEI ADS 4智能驾驶系统,较快应用到了16万级的尚界H5上,这一操作确实增强了入门车型的吸引力,但同时也对智界R7等中高端车型的科技溢价造成了一定影响,如何在技术共享与车型差异化之间找到平衡点,需要进一步探索。

除了产品本身,渠道和资源分配也是大问题。华为有5000家线下门店,要展示各种电子产品,还要陈列销售多品牌的智能汽车。问界销量高,自然更容易获得展示位,这对其他品牌就不太公平。所以智界成立独立新能源公司,就是为了避免线下资源过度向问界倾斜,保证各品牌都有公平的展示机会。

研发资源的分配同样关键,华为车BU每年约100亿元的研发投入,需要在“五界”车型中合理分配。以奇瑞5000人研发团队为例,若将更多精力投入高端车型的智能驾驶研发,可能会影响入门车型OTA升级的速度;若侧重基础功能优化,又可能在高端技术竞争中处于劣势。这种资源分配的平衡,直接关系到各品牌车型的更新节奏和市场竞争力。

总体而言,鸿蒙智行凭借“五界”矩阵和技术优势,在智能汽车市场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要长期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还需解决好产品差异化、渠道平衡、资源分配等一系列问题。汽车行业竞争激烈,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对生态技术的整合与应用能力。鸿蒙智行“五界”并行的模式,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能否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实现持续发展,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