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企业双轮驱动,杭州AI产业五年剑指6000亿,大模型与芯片成关键角力点

资讯 » 新科技 2025-09-09

近期,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动作频频,成为行业内外瞩目的焦点。从企业技术突破到政策规划出台,这座城市正全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在技术创新领域,阿里巴巴与DeepSeek两大科技企业展现出强劲实力。9月,阿里巴巴发布通义千问系列最新模型Qwen3-Max-Preview,其参数量突破1万亿大关。测试数据显示,该模型在数学推理、编程能力及人类偏好对齐方面表现优异,超越Claude-Opus 4和DeepSeek-V3.1等国内外同类产品。此前7月,阿里已连续推出四款通义系列模型,涵盖基础语言、代码生成、推理与视频生成领域,并在全球开源模型社区斩获多项第一。

DeepSeek同样引发市场关注。这家凭借高效能、低成本开源特性迅速走红的企业,被外媒披露正在研发具备自我进化能力的AI智能体。该智能体无需复杂指令即可自主学习并执行复杂操作,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发布。尽管官方尚未回应,但其V3.1版本升级公告中已强调Agent能力提升,通过Post-Training优化显著增强了工具使用与智能体任务表现。

硬件领域同样传来新动向。8月底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正在研发全能型AI推理芯片。这一战略可追溯至2018年,当年阿里收购中天微并成立平头哥半导体,整合芯片业务推动云端一体化布局。随着大模型推理需求爆发,芯片自主研发的紧迫性愈发凸显。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崔楠指出,大模型正成为产业智能化基础设施,金融、能源、制造、医疗等传统行业加速探索AI应用,驱动算力需求持续增长。他特别提到,推理场景对芯片性价比、能效比及生态适配要求更高,国产厂商已具备竞争力。

杭州的芯片产业版图不止于此。士兰微、矽力杰、广立微等企业分布在设计、制造、功率器件、EDA工具等环节,形成完整产业链。这种产业集聚效应与政策支持密不可分。9月8日,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加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推进杭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到2030年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6000亿元、规上企业突破1000家的目标。

该意见稿规划了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发展路径,强调加强芯机联动、整零对接与产业协同,布局智能计算、智能终端、智能空天等新兴产业集群。通过打造标杆产业园及产业生态创新空间,对绩效优秀园区给予运营经费补助。这一政策与今年6月发布的《杭州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实施方案(2025年版)》形成呼应,后者明确支持大模型多路线攻关,并点名高端芯片、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

杭州的产业生态呈现出"政策托底、巨头带动、创业活跃"的特征。当地科技企业员工普遍认为,杭州营商环境灵活,"无事不扰"的服务态度为企业创新提供了空间。这种生态孕育了DeepSeek、宇树科技等明星企业——后者近期宣布启动IPO进程,在具身智能领域持续发力。然而,要实现6000亿元产业规模目标,仍需突破多重挑战:大模型能否持续对标国际前沿?芯片替代方案是否具备长期竞争力?具身智能企业能否跑通商业模式?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杭州能否真正构建起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