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评|整治汽车行业网络乱象重在制度化

资讯 » 新科技 2025-09-11


新华社记者9月10日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行动。

汽车行业乱象由来已久,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所指向的也是公众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的问题:一是非法牟利问题;二是夸大和虚假宣传问题;三是恶意诋毁攻击问题。其中,夸大和虚假宣传问题可谓突出。例如,对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等。

近年来,一些车企把辅助驾驶技术当作核心卖点,动辄吹嘘可以“自动驾驶”,是典型例子。为了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一些车企更是自言在制造彻底“解放双手”的车子。然而,辅助驾驶从来都不等于自动驾驶,能够完全脱离双手的车子目前还没有出现。

相关车企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在更大范围内获客。但这种无中生有的做法,不仅忽悠了消费者,带给驾驶人以错觉,容易导致发生严重后果,还破坏了行业发展良好生态。车企原本应该谨慎有加,却轻狂若此,不能不让有识之士捏把汗。

今年7月,公安部交管局在面对媒体记者提问时直言,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并警告称,若驾驶时“脱手脱眼”一旦出事,可能面临着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这一喊话,发出了对夸大和虚假宣传问题零容忍的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夸大和虚假宣传,与恶意诋毁攻击可谓同源性问题,本质上都显示出不正当竞争特别是恶意打压竞争对手的性质,对此不得不防。

为了整治相关乱象,前述通知各地工业和信息化、社会工作、网信、发展改革、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联动。这种合力遏制乱象态势的形成,为整治行动的全面展开打下了坚实基础。

可以预见,3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将会收到良好成效。要将整治行动取得的成效固化,形成常态化效应,离不开制度和机制的保障。一方面,车企、网络平台企业需要全方位自查自纠,通过严格管控“黑嘴”、强化监管和投诉功能,不断净化网络化宣传领域、抵制歪风邪气;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当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强化实时监测,打通信息壁垒,加大惩治力度,推动全行业风气的转变。此外,针对汽车行业网络的营销和传播特点,从立法层面填补监管空白、厘清责任边界,为行业的规范运行奠定基础。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