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锦锋)9月5日至8日,全球工业互联网领域目光聚焦辽宁沈阳。以“数启新章 智造新质”为主题的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通过“1+1+1+3+N”的立体化活动矩阵,汇聚全球顶尖企业、科研机构与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这场盛会背后,揭示出在AI与工业深度融合下,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
(图片摄图网)
规模跃升:构筑万亿级产业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已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2024年核心产业规模超1.5万亿元,带动经济增长近3.5万亿元。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97%以上的地级行政区,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提供了高速泛在、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的数字大通道。建成自主可控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稳定运行,二级节点上线383个,标识注册量超过6500亿个,服务企业超50万家。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汇聚工业数据14亿条,初步构建工业模型语料库。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340家,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1亿台(套),全国累计上云上平台企业约400万家次。
政策护航:顶层设计释放协同效应
国家层面《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的出台,推动5G全连接工厂建设进入快车道。截至2025年8月,全国工业5G项目数量突破1.85万个,形成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等15个重点环节的应用图谱。
地方层面,上海“模塑申城”计划聚焦大模型与工业场景融合,支持商汤科技等企业开发工业视觉大模型,在半导体封装缺陷检测中实现微米级精度。辽宁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构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战略体系,吸引浪潮集团、中兴通讯等企业在沈布局3家区域总部,形成“平台+网络+安全”的立体化赋能体系。江苏实施的“平台赋能产业培优行动”,对国家级“双跨”平台给予1000万元奖励,催生出徐工汉云、朗坤智慧等32家省级重点平台。
AI破局:大模型重构工业智能范式
在鞍钢集团热轧车间,基于大模型的钢水处理工艺优化系统正实时调控1600℃的钢水成分。该系统通过分析20年生产数据,将合金配料成本降低15%,废水排放减少21%,良品率提升至98.7%。有专家指出,工业互联网积累的海量结构化数据,为大模型训练提供了“天然语料库”。
在以大模型和生成式AI技术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浪潮下,工业人工智能发展是工业互联网发展演进的核心方向。不少企业也积极展开布局和探索。例如,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电信发布的中车斫轮大模型,其应用场景就覆盖了设计、制造、运营、维护、安全等制造业各环节。
沈阳飞图画笔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过去是一家传统工业企业,专注于彩绘设备的生产和升级。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公司自建算法研发团队,基于美国SD开源模型和DeepSeek开源模型,围绕纺织品花型设计流程,优化生图算法,进而在葫芦岛泳装产业集群落地应用。
蓝卓数字科技总经理陈玉龙在大会期间表示,过去工业领域里的IT和OT是割裂的,通过人工智能将其进行深度融合,这是我们着力帮助用户解决的问题。而后搭建模型帮助企业将大量不同的数据进行整合、集成和应用,也成就我们自己形成了竞争力。
相关文章
2025-09-129阅读
2025-09-129阅读
2025-09-129阅读
2025-09-129阅读
2025-09-129阅读
2025-09-129阅读
2025-09-129阅读
2025-09-129阅读
2025-09-129阅读
2025-09-12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