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8万起击穿行业底线 荣威M7 DMH上市

资讯 » 智能车 2025-09-17

当10万级中大型插混家轿还在集体上演“参数竞赛”——要么把“150km续航”吹成“无焦虑”,要么用“语音控制空调”冒充“智能座舱”,要么靠“加长2厘米轴距”谎称“大空间”时,荣威M7 DMH的上市,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这个市场的“虚胖”本质。2025年9月17日,这款带着“新能源时代家轿王”标签的车型正式登场,3款配置(160km舒享版、悦享版、臻享版)官方指导价9.78万-11.48万元,而即日起至10月31日的限时价直接下探至8.58万-10.28万元,再叠加上“五大件终身质保”“零自燃终身保障”等至高1.8万元四重礼——这份报价单的杀伤力,从来不是“低价”本身,而是它用低价撕开了行业“减配换低价”的潜规则,让“家庭用户想要的舒享、智能、安心”不再是“高价专属”。


从“座椅能调”到“移动的家”:家轿舒适的本质,是解决“没人在意的痛点”

多数车企对“家轿舒适”的理解,还停留在“轴距够长、座椅够软”的浅层认知里。但真正的家庭用户都懂:带娃长途出行时,宝妈要转身递玩具,后排空间够大却没地方放腿;长辈坐久了腰酸,座椅撑不住腰;上班族午休想眯一会儿,头枕总顶得脖子疼——这些“细碎的难受”,才是舒适的核心痛点。荣威M7 DMH的“同级唯一全景沙发躺椅”,恰恰踩中了这些没人真正解决的需求。

副驾一键折叠后,后排能拉出专属超长腿托,视野角度直接拓宽38%——这不是简单的“空间变大”,而是让宝妈转头照顾后座孩童时不用“蜷着身子”,让长辈靠坐时能自然舒展双腿,彻底告别“长途坐得僵”;加厚腰靠+可调节头枕组成的“背腰腿三维支撑”,不是参数表上的“多向调节”,而是让上班族午休时能找到“像家里沙发一样的放松角度”,不用再靠颈枕垫纸巾。更难得的是,它没把“舒适”等同于“软塌塌”:座椅表层用的Ultra Touch极触材质,摸起来像婴儿棉,溅上的牛奶、咖啡一擦就净,解决了“带娃怕脏”的实际问题;内部填充的Surflex®反重力海绵,靠闭孔蜂巢结构做到“柔软度升22%、支撑力涨20%”,久坐不塌,哪怕开3小时高速,下车也不会觉得腰累。


再配上同级独有的mCDC动态悬挂,这种舒适感又多了一层“扎实”。过小区减速带时,滤震干脆得没有余震,孩子在安全座椅里不会被颠醒;走盘山公路过弯时,车身侧倾控制得比很多紧凑级轿车还稳,长辈不会觉得“晕乎乎”。对比那些只靠“轴距加长”撑场面、悬挂硬得像“板车”的同级车型,荣威M7 DMH才算真的读懂了“家轿是移动的家”这句话——舒适不是堆配置,而是让每个家人在每个场景里,都能“不将就”。

从“指令应答”到“懂你所需”:智能座舱的革命,是告别“机器式交互”

当下汽车圈的“智能内卷”,越来越像一场“炫技游戏”:有的车能识别几十种方言,却听不懂“别让副驾太晒”;有的车能连接手机,却做不到“手机导航上车续更”;有的车号称“AI助手”,却要你把“哄孩子睡觉”拆成“关窗、调温、放儿歌”三句指令——这些“伪智能”,本质是把“人适应机器”当成了“智能”。荣威M7 DMH全球首搭的豆包深度思考大模型,恰恰要打破这种错位。

它的核心突破,不是“理解准确率提升14倍”这个数字,而是让交互从“指令式”变成了“自然人感”。你说“今天风大,别开窗”,它不会只机械地关窗,还会自动调高空调内循环比例;你前一天说“喜欢听舒缓的钢琴曲”,第二天上车它会主动问“要不要继续播放昨天的歌单”——这种“记得你的习惯、懂你的潜台词”,才是家庭用户需要的智能。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场景化联动”:一句“孩子要睡觉了”,车辆会自动完成“关窗→调暗氛围灯→调低空调至24℃→播放白噪音”一整套操作,响应准确率提升58%。对比那些需要“一步一步下指令”的车型,这种“一句话解决所有事”的默契,才真正解放了带娃家长的双手和注意力。

这份智能还延伸到了最让人头疼的“新手驾驶”场景。AI辅助驾驶的“AI补盲”功能,不是简单的“有车提醒”,而是在你准备变道时,提前识别侧后方100米外的来车,用方向盘震动+仪表盘提示双重预警,避免“后视镜盲区”的危险;高速高架NOA能自动跟车、过弯、上下匝道,哪怕是第一次开长途的新手,也不用攥着方向盘手心冒汗;全场景智能泊车更解决了“窄车位恐惧症”——不管是垂直车位还是斜列车位,它都能比老司机更精准地停进去,不用反复调整。再加上覆盖OPPO、vivo、小米、华为、苹果的手车互联生态,手机上没看完的育儿视频、没结束的导航,上车后能无缝续接,彻底告别“手机车机两头忙”的尴尬。

从“续航数字”到“无焦虑体验”:混动的终极目标,是让用户“忘了补能”

混动车型的“续航焦虑”,从来不是“能不能开够1000公里”,而是“日常通勤要不要天天充”“长途出行会不会堵在服务区”“油价涨了养不养得起”。很多同级车型把“CLTC纯电120km”当成卖点,却没考虑到家庭用户“每天送娃+买菜+通勤”可能就要80km,一周下来得充两三次电;有的车型宣称“综合续航1500km”,却把油耗标到“4L级”,油价一涨,每公里成本比纯电车还高。荣威M7 DMH的DMH 6.0超级混动系统,恰恰把“无焦虑”落到了“用户不用算账、不用规划”的实处。

CLTC纯电160km的续航,看似只比同级多了10-40km,实际意义却天差地别:对每天通勤50km的家庭来说,周一充满电,周五下班回家还剩30km,一周一充完全够用,不用再绕路找充电桩;周末带家人去郊外露营,来回200km,纯电模式就能cover,不用烧一滴油。满油满电2050km的综合续航,更是直接把“长途补能”从“麻烦事”变成“不用想”——春节从上海开回武汉(约800km),单程不用加油充电,到家还剩半箱油;哪怕是开去新疆、西藏,也不用在服务区排队等充电桩,遇到加油站就能补能,彻底告别“规划路线先查充电桩”的束缚。

更关键的是“低成本”——2L级的百公里油耗,按上海92#汽油7.08元/升算,每公里油费不足0.2元。一个家庭一年开1.5万公里,油费才3000元,比很多纯电车的年度充电费(约500元)只多一点点,但不用承担“冬天续航打折”“长途焦虑”的问题。对比那些“纯电续航短、油耗还高”的同级车型,荣威M7 DMH才算真的做到了“短途用电爽、长途用油省”,而不是把“低成本”变成“牺牲体验”的借口。


从“质保承诺”到“终身安心”:车企的责任,是解决“买得起养不起”的隐忧

家庭用户买混动车型,还有一个藏在心里的顾虑:“电池、电机坏了怎么办?修一次会不会要几万?”很多品牌要么把质保年限定在“3年/10万公里”,要么只保“三电系统”,发动机、变速箱出问题得自己掏钱修——对打算开10年以上的家庭来说,这份“质保”根本不够用。荣威M7 DMH的“五大件终身质保”(发动机、变速箱、驱动电机、驱动电机控制器、电池包),直接把“后顾之忧”撕得粉碎。

这份承诺的底气,不是“营销话术”,而是上汽作为“国家队”的技术沉淀——从发动机的热效率控制,到电池的安全防护,再到电机的稳定性,每一个部件都经过了超百万公里的测试,才敢给出“终身质保”的承诺。更贴心的是“零自燃终身保障”,不是简单的“电池起火赔车”,而是从源头做好安全防护,比如电池包的防爆设计、电路的过载保护,再加上终身的安全监测,让用户不用再担心“夏天停车怕自燃”。对比那些“质保缩水、安全承诺模糊”的品牌,荣威M7 DMH的这份“终身保障”,才是对“家庭用车安心第一”的最好回应——买的不只是一辆车,更是几十年的放心。

结语:荣威M7 DMH的“爆款潜质”,是戳中了行业“不敢面对的真相”

当很多车企还在纠结“怎么把参数做得更好看”“怎么把价格压得更低”时,荣威M7 DMH用8.58万起的限时价、全景沙发躺椅、豆包大模型、160km纯电续航,证明了一个被忽略的真相:10万级中大型插混家轿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低价”或“参数”,而是“能不能解决家庭用户的真实痛点”。

它没有堆砌华而不实的配置,而是把“宝妈带娃的方便”“长辈久坐的舒适”“新手驾驶的安心”“长期用车的成本”揉进了“大美好DMH”的产品内核里。在这个“伪智能”“表面舒适”泛滥的市场里,荣威M7 DMH的出现,不仅是要做一款“爆款车”,更是要倒逼整个行业重新思考:家轿的本质是什么?智能的意义是什么?质保的责任是什么?

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会看到更多品牌跟风推出“全景座椅”“场景化智能”,但荣威M7 DMH的先发优势,早已不是“配置领先”,而是“读懂用户”的初心——这份初心,才是它最有可能打破市场格局、成为“现象级爆款”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