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忽悠,又要IPO

资讯 » 新金融 2025-09-17



“全宇宙也挡不住,贾跃亭疯狂的脚步。”

作者 |云帆

来源 |投资家(ID:touzijias)

“全宇宙也挡不住,贾跃亭疯狂的脚步。”

这位中国网友“公认”的最大忽悠,又讲出“惊世骇俗”的新故事了。

投资家网获悉,近日大洋彼岸传来震惊中国网友的炸裂消息,今年7月刚用一套To B造车故事忽悠全球资本1.05亿美元融资的FF创始人贾跃亭,仅用两个月时间编织出了更为巨大的梦想——贾跃亭或在美国坐拥第二个IPO,在美股搞出一个小金库实现“融资闭环”。该计划要是美梦成真,贾跃亭可能就永远不缺资金了,全球资本将成为他的财富“永动机”。

全球商业史正上演有史以来最魔幻时刻。

那个“下周回国”的贾跃亭,要让美国人为梦想彻底窒息。

用一个造车故事忽悠全球资本十年、忽悠超50亿美元、忽悠出第一个IPO的贾跃亭,最近正式开启了美国人生的第二大事业线。这个新事业线将“完美”闭环上一个造车故事,而且贾跃亭的疯狂还得到了全球资本、美国当地的拥护,称其,“为美国投资者带来福音”。

这个新计划是什么呢?故事还要从今年7月说起。当时,投资家网写过一篇文章,描述讲了十年To C造车故事的贾跃亭,为继续融资讲出了关于造车的To B故事,FF又推出一款名叫“FX Super One(简称FX)”的新车,并发布了围绕FX打造的具身智能“6x4技术架构”。

发布新技术,贾跃亭谋求新一笔融资,果然,总有资本愿意为他买单,FF很快拿到1.05亿美元融资。但这一切只是他的“小打小闹”,他最想做得事是用To B连接企业大客户,再用企业大客户影响美国当局,把美国有实力的金主财团一起“套进来”共同为梦想窒息。

为此贾跃亭特意在7月中旬举办了一场涉及汽车关税、补贴等关键词的汽车产业交流会,探讨,“如何帮助美国盘活本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也是为了延续他在2024年讲出的超级概念,搭建“中美汽车桥梁”。因为2024年时,贾跃亭的造车故事“真要讲不下去了”。

这一年,他经历一系列风波,“仿佛天都快塌了”。贾跃亭用一张PPT为FF搞来几十亿美元融资,造出了11台车,结果全部召回,并被质疑是假数据。面对“生死命悬一线”的结局,贾跃亭突然“神奇”的搞起了直播,用中美两地的“流量”联动,俘获大批“信徒”。

这些“信徒”大显身手稳住了美国的舆论声讨,贾跃亭则借正向舆论喊出了“中美汽车桥梁”重振全球资本对FF的信心。单纯To C造车这件事,贾跃亭其实已经“无故事可讲”。全球都知道,美国缺乏新能源造车沃土,态度“忽热忽冷”,否则也不会就冒出一个特斯拉。

但美国本土并非全是“守旧派”,背后由两股错综复杂的势力互相角逐。看好全球科技趋势演变的新兴势力愿意美国深度参与新能源汽车行业,贾跃亭的“中美汽车桥梁”让美国新兴势力充满期待,这个超级概念,使贾跃亭及FF熬过了2024年的一系列负面风波。期待有时候和现实是“矛盾”的,“全球资本投了FF不会永远套在梦想里”,期待总要跟现实妥协。

贾跃亭2024年喊出的“中美汽车桥梁”、2025年7月搞出的To B造车故事,仅是拿捏全球资本、美国新兴势力的“前菜”。他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想出了解决一切“矛盾”的答案。

贾跃亭的答案,“是想用美国人的钱套住资本、再帮资本解套,循环反复。”

“循环反复”的底层基础是,搞加密货币。近年加密货币在全球投资市场混得风生水起。根据时下最火爆AI大模型DeepSeek的统计数据,2025年,加密货币已成为美国人资产配置最重要、投资意愿最强烈的项目之一。‌68%的美国成年人持有着加密货币,其中,52%的人曾出售股票或黄金等传统资产以投资加密货币。而代表美国未来的年轻人把加密货币视作获取超额回报的主要工具,近75%的年轻人觉得,“美股、债券,已无法满足预期投资收益。”

加密货币在美国呈现出了有望超越美股的投资趋势。这跟美国2024年大选后放宽加密货币的政策法案有关。当然,加密货币也给美国的资本格局带来“凶险”。2025年Q2数据显示,部分平台加密货币交易增速由2024年的700%回落至98%,加密货币存在崩盘隐患。

加密货币何时崩盘是个问号,贾跃亭却找到了利用加密货币化解危机、把“矛盾”风险转嫁给美国人的契机。这是一个“神来之笔”,贾跃亭想让美国投资者变成梦想“永动机”。

贾跃亭怎么干的呢?他上个月发布了名为“EAI+Crypto”的双飞轮生态战略。这个“EAI”便是FF在7月弄出的To B造车故事,具身智能“6x4技术架构”赋能的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汽车产品战略。“Crypto”是独立于FF的新业务,做“首个十大加密资产组合指数”。

简单来说,贾跃亭的新故事是,“汽车+金融”。他要在汽车之外搞出“加密资产体系”。把火爆的加密货币弄成以他“马首是瞻”的组合资产。双飞轮生态战略像极了贾跃亭当年在乐视整的“生态化反”。单独搞出“加密资产体系”,不算一个有趣的新故事。贾跃亭“神”在哪呢?他用一个月喊出新故事,又想用一个月要把新故事推向美股IPO,激活造车事业。

加密资产的流动性有限,美股流动性无限。贾跃亭给他的“汽车+金融”想出了听上去合情合理的逻辑,“帮美国人致富”。按着贾跃亭设想,双飞轮生态战略是,“独立运转、双向赋能”,“务实+务虚,全方位的给美国创造价值、给投资者带来财富、股东利益最大化。”

他说的“玄而又玄”,又“无懈可击”。首先,FF与“EAI”是想给美国搭建“中美汽车桥梁”,引入更多有实力的中国车企玩家、先进技术发挥“鲶鱼效应”,会给美国创造一个庞大的新能源就业市场。其次,“Crypto”与“加密资产体系”目标是,更快达成Web3战略愿景。Web3被美国视为继互联网(Web1)和社交平台(Web2)后的‌下一代互联网范式。

美国国会听证会曾将Web3明确定义为,“必须确保发生在美国的革命”。但Web3仍有多重困境,包括可扩展性难、‌跨链互操作性缺陷、‌智能合约安全漏洞等,不过,这是个值得押宝的方向。贾跃亭把新故事讲到Web3身上,是想在政策层面获得美国资本及当局支持。

这招效果显著,双飞轮生态战略发布不久,美国加州财长称其是,“加州开拓精神的体现”。把FF定义成,“Web3时代创新者”。美国网友认为,“贾跃亭会带领美国走向新时代。”

贾跃亭是否会把美国带向新时代,是个谜。他自己的“新时代”快来了。全球有很多大忽悠,为何贾跃亭神乎其技?在于他独特的“前瞻性”与善于抓住机遇的能力。顺着美国当局的关注热度及Web3风口,贾跃亭趁热打铁,近期宣布筹划“Crypto”独立拆分并在美股IPO。

若成功,跑路美国的贾跃亭会在美国坐拥第二个IPO。针对现有FF美股投资者的疑虑和担忧,贾跃亭想好了应对策略。FF表示,“拆分计划会解决股东、股民关切的两大核心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融资独立化,不会对FF的股本产生稀释。第二个问题是,两家公司独立运转,团队分工明确,“加速FF和FX(To B新车)的交付进度”。第二个问题值得玩味,“Crypto”IPO会反哺新车交付,好像是在告诉全球资本和美股投资者,“不支持就别想看到车了”。

值得注意的是,贾跃亭的“Crypto”也是平地起高楼,“加密资产体系”中加密资产的资金来源或募资而来,计划配置5-10亿美元。首笔3000万美元已启动,这么快就有资本赶来送钱了?据外媒报道,“Crypto”的资金会投资BTC、ETH等加密货币。此外,“Crypto”还会申请一张加密资产ETF牌照,预期规模达数百亿美元。贾跃亭编织的一张新网,打开了。

资本干嘛迫不及待的投钱?源自贾跃亭玩出了诸多大忽悠做梦未成真的“融资闭环”。“Crypto”IPO后的收益分配模式绝了。“1/3造车、1/3回投加密资产、1/3回购FF股票。”

一直以来贾跃亭在美国的风险,不是旧债。乐视暴雷,他背负了约30亿美元债务,却在申请个人破产重组前跟妻子离婚,用FF股权巧妙化解了债务。他多次向外界表示,“美国法律体系下没任何债务”。旧债没了,新风险长期潜伏,债转股的资本,“很难退出来”。

2021年,FF上市时,市值一度超过45亿美元,几年下来,市值早已蒸发殆尽,并存在退市风险。2025年7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出“韦尔斯通知”,指控贾跃亭违反了联邦证券法中的多项反欺诈条款。一旦调查成立,贾跃亭和投进来的资本就没有退路了。FF的美股故事讲不动,资本也不会放过贾跃亭,“Crypto”独立IPO,是解了FF燃眉之急。

贾跃亭的故事线里,找麻烦的是“上一轮资本”,若是他把资本弄成“永动机”,他在美国将高枕无忧。“不给Crypto投钱,FF就难以退出。给Crypto投钱,有机会三赢:FF有钱造车,投资Crypto有机会赚钱,FF股票被回购,资本能回口老血,循环反复、财富永动。”

这事要成了,对中国债权人是超级利好。跑路美国前,贾跃亭在中国境内的被执行总金额约340亿元,十年间,他竟然悄无声息的还了百亿元,其在中国境内的剩余债务只剩下约140亿元。根据与债权人协议,贾跃亭需要偿还剩余债务的40%(50多亿元)即可满足中国法律规定下的债务清算条件。换句话说,贾跃亭再偿还50多亿元,他就算把债还清了。

目前,“Crypto”的IPO旅途在‌技术可行性和监管合规性上面临挑战,美国监管框架对无担保代币(加密货币等)IPO审核严苛。但加密货币相关公司美股IPO案例挺多,所以,IPO这点小事应该难不倒贾跃亭。若能借此还清中国债务,他将是“古往今来第一商业奇迹”。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