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欧雪
编辑丨袁斯来
当人们还习惯于将目光投向“星链”等明星公司时,一批中国民营企业正悄然攻克关键技术,撕开曾被西方产品垄断的市场。
位于南京的控维通信便是其中之一。公司专注卫星通信产品与运营服务。主要产品包括卫星通信网管系统、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车载、船载、机载、物联网终端等,高轨、低轨均可兼容。
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国内极少数能同时研制应急通信、卫星互联网、卫星物联网三大完整系统的厂商,在国内高通量终端市场占有率第一。
控维通信成立于2017年,创始团队源自军工体系,具有丰富的卫星通信技术积累。成立仅一年,控维通信就基于自研的调制解调与卫星网管算法,推出首款全国产化卫星通信终端,并实现批量化生产。
目前,控维通信已完成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科创星、高科新浚、中信聚信等国有背景基金与一线市场化机构,融资总金额超2.5亿元,并正在推进新一轮超亿元融资,新一轮轮领投方已交割。
公司去年完成合同额3亿元,整体实现盈亏平衡。今年目标合同额超5亿元。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卫星通信设备的国产化替代,政策是市场增长的驱动力。“卫星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国产化需求非常明确,增长很快。”控维通信的创始团队称。
控维通信创业时从B端切入,公司客户以政府与能源、应急等行业为主,占比超过70%。近年来,随着卫星互联网与低轨星座的逐步成熟,来自无人机、消费级终端ODM和车载前装的需求明显,新的市场即将爆发。
控维通信是很多水面下公司的缩影,其有浓厚的技术背景,在B端有多年积累。国产替代成为主流声音的当下,控维通信这样的企业必然会走到前台。
三大系统覆盖全业务场景
控维通信的创业历程可以说是中国卫星通信国产化的一个缩影。
2008年汶川地震是一个转折点。当时应急通信系统几乎没有国产民用卫星通信设备可用,国内技术的薄弱第一次彻底暴露。
灾难过后行业需求被激活,但供给端却一片空白。由于卫星通信研发投入巨大,当时国内仅有军用体系具备成熟系统,民用领域几乎完全被国外产品垄断。
控维通信创立时,市面上使用的仍多是国外系统。如果没有技术积累,民营企业很难涉足这一领域。“比如应急通信,不是有个终端就能用,必须和现有的指挥系统、视频系统做深度耦合,还要考虑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这些不是纯互联网公司短期能搞定的。”创始团队介绍。
而他们团队拥有军用系统的研发经验,很快就在自研卫星通信系统上有所突破。
硬氪获悉,控维通信的卫星通信系统主要有三个:蓝鲸宽带卫星通信系统,FDMA体制,主要面向应急通信应用;虎鲸宽带卫星通信系统,TDMA体制,主要面向卫星互联网、行业专网应用;白鲸卫星物联网系统,TDMA体制,主要面向卫星物联网应用。
因此,从核心技术来看,这三大系统具备完整的技术体系,涵盖TDMA、FDMA、DVB、TDD及扩频等多种体制;系统支持星状、网状和混合组网,可同时兼容TDMA与SCPC模式;可通过主站设备1:1热备份,系统可用度高达99.99%;服务质量方面支持三层超十级QoS灵活配置,并实现IPv4/IPv6无缝融合接入。
(控维通信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
控维通信也走过一些弯路,团队曾因过度追求创新,在产品中采用了不够成熟的技术方案,导致产品研发周期增加、成本上升、可靠性下降,背离了用户的核心诉求。公司迅速调整研发策略,通过完善研发管理流程和利用国内成熟的产业链,建立起规模化生产制造能力,在技术、成本和生产三个方面达到了良好的平衡,能够快速、有效地响应用户的业务需求。
2023年,控维通信的“虎鲸”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在亚太卫星上线,直接对标美国iDirect系统。仅用一年时间,虎鲸系统已成为该卫星上的第二大通信系统,用户规模仅次于最早入驻的国外系统。
产品研发方面,硬氪了解到,控维通信正在研发“TDD+扩频”一体化方案,该技术可显著减小设备体积与重量,提升便携性,为国内首创。相关产品目前已进入试点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商用。此外,公司计划于明年推出载波叠加技术,该技术将有效提升传输速率与连接稳定性,该技术预计明年正式上市应用。
终端市场迎来爆发
卫星通信产业链涵盖四大核心环节: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终端设备以及卫星运营服务。
目前,民营企业主要聚焦于前三个环节开展商业化运营。控维通信则将专注于地面终端设备领域,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消防、公安、应急、电力等多个行业领域。从应用份额来看,应急通信相关场景目前占比最大。
(控维通信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应用场景)
当前,卫星通信行业正迎来显著的国产化替代浪潮。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国内各行业正加速对现有卫星通信设备的更新换代。
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正式印发,为行业注入新一轮发展动力,中国国内市场快速增长,年规模已突破200亿元人民币。
随着卫星性能提升和产业链成熟,终端设备成本持续下降。若价格能降至几千元级别,将极大推动消费级市场普及。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控维通信仍然主攻政企行业市场。
“我们可能不太会去做那种直接ToC的市场,因为一方面我们团队源自军工体系,缺乏ToC基因。另一方面,行业发展阶段ToC的时机尚未完全成熟。”创始团队表示。
具体来看,政企行业市场的特点的在于需求高度定制化,客户需要的不是标准化产品,而是能够与现有业务系统(如视频监控、应急管理体系)和管理体系深度融合的解决方案。“这种定制化需要对行业的长期投入和深入理解,构成了天然的市场壁垒,很多大型科技企业都难以快速切入。”创始团队说。
至于消费端,公司将通过ToB ToC 模式布局消费市场。控维通信不会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而是选择与车企、无人机企业等“小型B端”客户合作,成为他们的卫星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
创始团队表示:“以车载市场为例,中国去年汽车销量接近3000万辆。即便只占据一小部分市场,以单价几千元的终端计算,规模也相当可观。”
这种模式既避开了与巨头的直接竞争,又能分享消费市场增长的红利。据硬氪了解,控维通信已与国内多家车企建立了联系。
此外,海外市场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据相关机构报告,2024年全球卫星通信市场规模达2930亿美元,而中国民用市场规模仅约百亿元级。这意味着出海潜力巨大。“哪怕只获取一小部分份额也足够诱人。”创始团队认为。
相关文章
2025-09-183阅读
2025-09-183阅读
2025-09-183阅读
2025-09-183阅读
2025-09-183阅读
2025-09-183阅读
2025-09-183阅读
2025-09-183阅读
2025-09-183阅读
2025-09-18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