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双碳”战略再添深圳方案。10月18日,2025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简称:CICAS)智能低碳专项晋级赛在深圳收官。一批前沿赛题直面能源产业转型痛点,最终共有22支项目团队挑战胜出,为中国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具有创新示范效应的AI应用解决方案。作为AI先锋城市,深圳也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带来解题思路。
本届CICAS专项晋级赛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CICAS组委会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
深圳赛事现场(主办方供图)
主办方向记者介绍,赛事采用“产业命题”与“开放场景”模式,吸引来自全国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62支队伍报名参赛,汇集317项技术专利、131项软件著作与202项研究成果,覆盖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及国央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企业等创新主体,征集到智能低碳应用场景典型案例93个,产业化落地解决方案47个,为AI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加速落地提供支撑。
记者看到,一批前沿赛题直面产业痛点,从能源系统智能决策、智能运维到风险防控,从智能电网构建到储能系统优化、可再生能源管理,展现人工智能在各行业能源低碳安全转型领域的广泛应用,解锁中国“智能低碳”突围路径。
从赛事结果看,经过专家评审、路演答辩等角逐,决出3支特等奖团队,4支一等奖团队,6支二等奖获奖项目团队,9支三等奖获奖项目团队。其中特等奖及一等奖队伍将晋级第三届CICAS全国总决赛,继续竞逐更高奖项。
入围“智能低碳”项目的社会价值也成为看点。主办方介绍,山东大学参赛项目“基于多源异构感知与边缘智能的电网灾害智能监测与预警平台”被评为认为是为电网安全打造了一双“智能的眼睛”,在本届专项晋级赛中获得特等奖,该项目面向电网覆冰与山火频发复杂工况,其技术路线大幅提升覆冰厚度监测、山火早期识别准确率和预警响应灵敏度等,社会价值显著。
另一个特等奖项目——南昌航空大学参赛项目“基于微纳光纤的智能水质重金属检测系统”以多结构光纤制备、重金属离子传感检测、智能算法与多因子修饰,实现了低检测限、高稳定性、重复性好、响应性快的重金属离子检测,应用前景广阔。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探索以人工智能赋能能源低碳安全转型,已成为提升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路径。
对此,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秘书长余有成认为,本次CICAS智能低碳专项晋级赛希望打造我国场景创新应用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标杆赛事,搭建绿色低碳场景创新交流平台,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参与场景机会开发,以应用需求解决产业化问题。
南都湾财社记者也留意到,作为大赛的重要基地,近年来深圳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先锋城市”,构建要素支撑、中试验证、场景对接、资本赋能、人才服务及生态营造等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目前深圳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超过60%的AI企业聚焦应用层,展现出“应用驱动”的动能。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相关文章
2025-10-1921阅读
2025-10-1921阅读
2025-10-1921阅读
2025-10-1921阅读
2025-10-1921阅读
2025-10-1921阅读
2025-10-1921阅读
2025-10-1921阅读
2025-10-1921阅读
2025-10-192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