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硬核创新
才能撕开AI商业化的缺口?
当大模型的光芒趋于理性,一场更深层次的变革正在算力、硬件与产业场景的交叉点上悄然发生,这预示着,我们正在进入AI价值的“深水区”。
当下,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站在了关键转折点: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1.3万亿元,较2024年增长约28%,行业竞争已从“技术参数比拼”转向“场景落地效率”的深层较量。
在生成式AI的狂欢之后,整个科技产业迎来了更多全新的命题:如何让智能真正落地,与实体经济共舞?算力的瓶颈如何突破?数据的价值如何通过硬件释放?
归根结底,它们指向了同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硬核创新才能撕开AI商业化的缺口?
在此背景下,由北京市、朝阳区科协指导,京东方科技服务主办,数字之友会、零秒空间、ZODIOAC之所与36氪联合承办的“AI慧聚·创领新局”2025人工智能创新力路演大会应运而生。
本次大会汇聚了多位来自产业、投资与学术界的大咖嘉宾。其中不仅包括九合创投、火山石投资等专注硬科技的顶尖投资机构的负责人,更有国内产业龙头企业的负责人,从嘉宾阵容来看,这并非一场简单活动或是技术秀场,而是对AI产业融合深度探索。
这场盛会,或将成为“技术商业化的年度检验场”。
AI技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落地,第一步是感知。当机器视觉日趋成熟,触觉、力觉与多模态融合感知正成为智能体理解物理世界的关键。
途见科技研发的“可拉伸多模态柔性电子皮肤”,能够让机器人不止于“看见”,更要“触摸”并且可以“感知”。这为具身智能在众多真实场景的工作提供了真实的物理交互能力。
而在“大脑”强大之后,“小脑”与“肢体”的协同也成为了智能化落地必须攻克的命题。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让机器人还能“思考”并“执行”非标准化的任务?
海伯利安的HyperBrain EAI系统,便可以将感知、想象与执行融为一体,让工业机器人摆脱固定示教,实现柔性加工;云锦微则专注于为具身智能开发“AI大脑”,推动大模型能力下沉至边缘设备,完成低成本、高可靠的智能化改造。
最后,AI的长期发展,不仅依赖算法优化,更离不开底层材料的突破与知识体系的构建。
镓创未来半导体聚焦第四代半导体材料“氧化镓”,不仅突破了国外在关键材料上对于中国企业的封锁,还为未来高压、高频、高效率的功率器件奠定基础;新研智材则以“AI for Science”重新搭建材料研发逻辑,大幅缩短研发周期,其二者都是从从最底层推动着产业升级。
在应用层,彩智科技致力于构建“可信AGI”,通过可解释、可溯源的知识模型,解决大模型落地中的安全与责任问题,为AI在金融、政务、医疗等高风险场景的深入应用扫清障碍。
另一个更为明显的趋势是,如今单独技术的突破已不足以在行业里站稳脚跟。未来的赢家,属于那些能整合传感、控制、材料与知识,并且融入真实产业生态的玩家。
主办方京东方科技服务所倡导的“数字之友会”,便站在了这样的位置:只有当所有玩家共同融入一个强大的产业生态,才能形成真正的商业壁垒和持久生命力。
这是因为,硬科技的突破极度依赖上下游的协同迭代。一个企业的技术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产业链中的“嵌合度”。而真正的产业生态,往往由掌握关键节点或稀缺资源的明星企业引领,很明显,京东方便是这样的角色。
10月30日于北京举办的这场AI闭门路演,正是一次对产业生态的一次深度探讨。在这里,我们将看到AI如何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互联网场景沉入能源、制造、交通等场景;在这里,我们探讨的不仅是算法的优劣,更是供应链的匹配、场景的刚性与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AI的下一站,是共融与共创。我们期待与先行者们一起,在技术破壁之后,共同绘制一幅波澜壮阔的产业落地新蓝图。
10月30日,让我们共同见证技术突围的关键一跃。
报名链接,请复制地址到浏览器查看:https://hdxu.cn/1zbat
相关文章
2025-10-240阅读
2025-10-240阅读
2025-10-240阅读
2025-10-240阅读
2025-10-240阅读
2025-10-240阅读
2025-10-240阅读
2025-10-240阅读
2025-10-240阅读
2025-10-24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