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成功!中原力量护航神舟二十一号“太空接力”

资讯 » 新科技 2025-11-01

10月31日23时44分

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

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至此

我国2025年载人航天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日4时58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7次“太空会师”。

两名指令长继三年前首次“太空会师”后再度相聚“天宫”。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

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在轨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工作。

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六次载人飞行任务,为了完成这场“太空接力”,众多河南航天企业以高新技术装备产品为任务保驾护航。

“零缺陷”守好太空之旅“安全闸”

在本次发射任务中,中国航天科工河南航天为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热控分系统提供了自锁阀、加排服务阀、温控阀等多种类配套产品,主要负责飞船控制热控分系统介质流量、通断,保证系统舱室内温度按照要求准确调节,为航天员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

同时提供的自控阀、电磁拖动机构、自锁阀等多种类配套产品,分别应用于载人飞船的供气系统、对接机构与推进系统。电磁拖动机构能够克服气流等外力因素影响,在载人飞船与天宫空间站完成对接的瞬间,由电磁拖动机构拖动锁紧销动作,使飞船与空间站完成物理连接,保证可靠运行。

“作为航天产品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安全闸’,我们的检测至关重要!”试验检测工序负责人李班长说。在神舟二十一号配套产品的检测环节,该团队始终把“零缺陷”质量意识贯彻到每一步操作里,确保每一个数据都可追溯、每一次验证都无遗漏。

中原力量呵护航天员“生命通道”

郑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近30个系列、40多种规格的连接器及开关、电缆网等配套产品全程护航,续写中原力量的航天担当。该公司此次针对神舟二十一号发射任务需求提供连接器及开关、仪器仪表和电缆网等配套产品,覆盖发射校准、精准对接、舱内保障、出舱作业全链条。

发射前的塔架准备阶段,该公司研制的垂直度调整设备如同“火箭准星”,实时捕捉火箭姿态参数并传输至智能终端,为火箭以最优姿态起飞完成“最后一道体检”。当飞船与空间站执行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时,该公司研制的舱外对接连接器产品安装于飞船与“天和”核心舱的对接机构,搭建起“太空信息走廊”。航天员出舱作业时,该公司提供的舱外服背包电缆构成航天员“生命通道”,这些电缆能抵御太空原子氧侵蚀与强辐射,不仅传输生命保障信号,还为舱外设备提供动力支持。舱内数十个系列的电连接器则如同“末梢神经”,与电缆产品组成神经网络,确保空间站实验数据与指令的精准流转。

“太空之眼”助力神舟飞船“太空穿针”

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任务中风险最高、技术最复杂的环节之一,被形象地称为“太空穿针”。本次任务中,中国电科二十七所、中电科新防务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交会对接激光雷达被誉为“太空之眼”,应用于飞船的接近与靠拢段,可成功在复杂空间环境下,远距离捕获、稳定跟踪目标飞行器,确保神舟二十一号与空间站实现毫厘级的精准对接。该单位研制的连续波高精度测量系统,是发射场测控系统的主干设备,担负着掌控火箭飞行状态的“千里眼”“顺风耳”和“指挥棒”的作用,作为神舟二十一号任务的主要安全信息源,为地面控制中心提供决策支持。

中国电科二十二所多年来全力护航载人飞船发射任务,该所载人航天搜救回收技术团队助力工程着陆场系统建成了陆、海、空多域协同的搜救定位体系,成为工程着陆场系统建设的核心力量。电波环境信息保障团队在发射前期持续进行加密观测,为任务系统提供高精度电波环境数据,全力保障载人航天整体系统可靠运行。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河南日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