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热点|专访辉瑞中国研发中心陈朝华:打造全球研发“中国枢纽”

资讯 » 新科技 2025-11-06


辉瑞中国研发已成长为深度融入辉瑞全球创新药物研发的并肩伙伴,成为全球研发版图上不可或缺的一员。

记者|金 姬

讲话温温柔柔,行事却干练果断——这是辉瑞研发副总裁、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陈朝华在很多人脑海中留下的印象。

1999年,临床医生陈朝华转行加入辉瑞公司;2006年,陈朝华走进新成立不久的辉瑞中国研发中心,先后负责临床运营、全球标准操作流程(SOP)、亚太区培训、全球临床研究数据管理等领域。2016年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新药开发部成立后,陈朝华同时担任临床运营及产品线的负责人。短暂离开辉瑞一年后,2018年底她回到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接任中国新药开发部负责人,继而同时负责整个研发中心的运营。

20多年的职业经历,陈朝华参与了辉瑞深度融入中国健康事业的历程,也参与和推动了辉瑞研发事业在中国的阔步前行。

2025年10月20日,来自辉瑞研发总部、辉瑞上海、武汉多地的研发同仁、合作伙伴汇聚在位于上海张江的辉瑞研发中心,共同庆祝辉瑞北京研发中心成立一周年、上海研发中心成立20周年,武汉研发中心成立15周年。

面对记者,陈朝华感慨万千:“20年耕耘,从上海张江初创的十几人团队,到如今上海、武汉、北京三地联动,拥有全职能的研发中心,辉瑞中国研发已经成长为深度融入辉瑞全球创新药物研发的并肩伙伴,成为全球研发版图上不可或缺的一员。”


辉瑞研发副总裁、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陈朝华。

《新民周刊》: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成立的初衷是什么?20年来的发展可以分为哪些阶段?

陈朝华:辉瑞于1989年进入中国,成立了注册和临床试验部门,主要是为了将全球已上市的产品带入中国市场。2005年,随着中国业务不断壮大,研发需求也不断提高,辉瑞决定在中国建立一个配合总部团队工作的研发中心。

2005至2010年的五年时间,辉瑞中国研发中心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培养了大量的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辅助同事们迅速成长,形成可以独立胜任临床开发所需的多种专业技术工作的团队;2011至2020年这十年,辉瑞中国研发中心的业务能力和团队体量稳步提升,从简单任务的高质量执行逐渐提升到承担更高复杂度的工作任务和支持更高层级的技术介入,从跟随者和执行者变成了合作者和贡献者。

2015年,中国开展药品监管制度与药品审评审批机制改革。辉瑞立刻响应,2016年1月组建了中国新药开发部,把核心的新药研发部门归拢在同一个组织架构下,使其和全球产品线决策的互动更加直接高效,促进了全球创新药在中国引入且同期落地的快速决策。

从2021年至今,辉瑞中国研发中心主要以产品创新为驱动,尤其是辉瑞中国新药开发部的创新项目,后者也是辉瑞全球创新的高优先级项目。

随着辉瑞中国研发中心的功能持续升级,研发中心在辉瑞中国乃至辉瑞全球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新民周刊》:继上海之后,辉瑞在武汉、北京都已布局研发中心,辉瑞中国在这三座城市的研发任务是否有所侧重?

陈朝华:虽然北京研发中心成立刚一年,但辉瑞在北京一直布局有研发团队。2024年正式成立北京研发中心这个法律实体以后,中心不仅具备了独立递交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的能力,更在《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方案》支持下,实现了临床试验审批的显著提速,为中国患者争取到更早参与全球创新治疗的同步临床研究的机会。

上海一直是国际化人才高地,辉瑞上海研发中心职能部门更加丰富、拥有更多资深的直接服务于全球研发的专业研发人员,统计编程、数据管理、药物警戒等新药开发的核心部门的大多数员工也都在上海。

2010年成立的武汉研发中心则在系统平台管理等职能部门更多地参与了辉瑞全球的研发工作,偏重于全球药物安全和临床试验的运营系统和关键文档系统支持等。

随着三地协同格局的深化,目前,辉瑞中国研发团队已发展成为辉瑞在亚太时区的重要研发枢纽,依托时差优势,与全球总部形成“Follow the Sun”的24小时不间断研发接力,其职能覆盖从转化医学、临床开发到注册申报的全链条,已成为辉瑞全球研发体系中提升效率的关键力量。

《新民周刊》:辉瑞中国研发中心与中国本土研发机构和学术机构开展了哪些合作?

陈朝华: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成立20周年之际,正式揭牌了辉瑞研发开放创新中心。这是一个直接与生物科技公司、高校、医院共享资源、赋能创新的开放平台。

此前,我们已经与本土药企、医院、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不同层面的合作。例如,在人才合作方面,辉瑞研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2022年成立以来,持续培养和输送医药研发领域的本土高端科技人才。此外,我们的针对外部研发的独立教育资金支持项目,已经持续了很多年,深受研究型医院和科研院所的喜爱。

在新建的辉瑞研发开放创新中心这个平台上,我们将归集已有的品牌项目和一些新设立的项目,充分利用辉瑞研发20年来在中国积累的丰富的研发专业人才库,并充分调动辉瑞研发总部专家的资源,分享辉瑞研发的宝贵知识和经验,希望对我国医药创新生态带来有价值的分享和贡献。

《新民周刊》:接下来,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有哪些发展目标?

陈朝华:从辉瑞1989年进入中国到2020年的这30年间,辉瑞已经在中国推出了60款创新药以及创新适应症的治疗方案。2024年,辉瑞研发中心提出“三倍速中国创新”目标——计划从2021年到2030年,辉瑞为国内患者带来同期开发的另外60余款全球创新药。时间过半,截止到2025年,我们已经达成30项NDA批准,三倍速如期完成过半的目标。我们的团队已经习惯了“不断挑战自己”,我们将持续践行“三倍速中国创新”的目标为患者带来更多、更新、更好的产品,为中国和全球患者的生活带来积极的改变。

同时辉瑞研发开放创新中心的建立,为团队开辟了一个新的贡献知识和经验的平台,第一批推出的项目覆盖研究者能力赋能、创新药企和科研院所赋能、转化医学和早研赋能、AI在创新药研发的应用探索、研发独立教育基金支持及患者组织赋能。我们期待为中国生物制药的创新生态注入来自辉瑞的全球滋养,与行业伙伴们共同学习,一起探索,助力全球的健康和长寿。


新民周刊第1352期封面


嫩娘一百岁了!

神舟上演“宇宙级浪漫”之际,美国NASA火速回应质疑

替进博会@所有人,你的“全球购物车”已发货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