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观察|低空起降点成人气打卡地,收获百架订单真正起飞还需多久

资讯 » 新科技 2025-11-10

去年,多家头部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企业将载人真机“飞”入进博会。今年,低空再度成为进博会最受关注的产业之一。

今年,也是“低空经济”连续第二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入“十五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从技术验证到商业运营,从适航攻坚到全域覆盖,eVTOL正一步步将低空载人出行的想象,转化为可触摸的未来。

沉浸式体验低空出行,15分钟到苏州仅需100元

今年进博会,御风未来让全新M1载人飞行器“飞入展馆”,还突破性地在现场实景搭建了“未来城市低空出行起降点”国家会展中心起降点,全景模拟城市空中交通(UAM)运营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打飞的”从扫码购票、候机到登机的高效流程,成为现场最具人气的打卡地之一,吸引了大批参观者登机体验。


eVTOL起降点是指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起降的专用场所,它不仅是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

在御风未来打造的“国家会展中心起降点”,参观者可在“自动售票机”查看航线价格并模拟预订航班与座位,直观体验“扫码打飞的”、一键订行程的智慧出行方式。同时,起降点还设有安检出入口、航班信息屏、候机休闲区、停机坪、低空经济示范区沙盘等多个区域,观众不仅能近距离了解起降点的运行机制,还能看到未来空中交通的城市网络布局。


在模拟航线预订界面,观众可选择从国家会展中心飞往陆家嘴、浦东国际机场、苏州金鸡湖、无锡鼋头渚、杭州西湖、浙江义乌等地的市内航线及跨城航线。班次密集、票价亲民,5分钟即可等到一辆“空中出租车”,市内航线50元起,跨城航线100至300元,十分钟到城区、半小时抵无锡、不到一小时可达杭州。按照御风未来的初步测算,低空出行实现大规模应用后,从国家会展中心飞往阳澄湖或者苏州金鸡湖仅需15分钟即可直达,票价仅109元。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M1早期乘坐成本预计略高于出租车,未来规模化运营后价格将进一步下降,最终实现“空中出租车”的普惠价值。未来,从国家会展中心飞往上海任意城区仅需10分钟左右,跨城点对点出行仅需30至60分钟,一个座位的票价预计跟打车差不多,极大提升出行效率。

此前,有eVTOL企业管理层向澎湃新闻指出表示,随着未来运营规模扩大,加上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及供应链体系的持续优化,有信心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摊薄成本,让低空出行更加普惠,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进博集中签约:收获百架订单,加速海外布局

此次进博会,多家eVTOL迎来集中签约,沃兰特和时的科技均迎来近百架订单。

其中,VOLANT沃兰特航空与租赁公司北京亦庄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北京神州汽车租赁有限公司、迪拜IC Leasing,运营公司中国飞龙通航、山西成功通航、欧洲DC Aviation,供应商西百克科技分别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本次签约订单数量95架、签约金额达23.75亿元,再添高等级商用客运eVTOL第四个商业确认订单并再获订金数千万。

当前,全球低空经济正值爆发前夜,中国凭借强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航空技术积累,正快速成为eVTOL领域的技术创新者与市场引领者。

在海外订单方面,沃兰特与总部位于迪拜的全球领先的航空金融公司IC Leasing,及IC Leasing的长期战略伙伴、德国顶级公务航空运营商DC Aviation,共同签署了30架VE25-100天行的采购订单与战略合作协议,这是沃兰特航空继泰国Pan Pacific之后的又一海外订单。三方将携手开拓中东与欧洲市场,推动中国eVTOL技术与产品走向国际舞台。

时的科技与工银金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工银金租计划向时的科技采购100架E20 eVTOL。据介绍,作为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租赁公司,工银金租将充分发挥其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与全球化网络布局优势,为E20 eVTOL在海内外销售、经营性租赁、融资性租赁等多领域提供系统化金融支持,加速eVTOL产业的国际化进程。而此前,时的科技已获阿联酋企业10亿美元采购订单。

值得注意的是,时的科技与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上海银行的代表在进博会现场进行战略签约,时的科技成功获得三家银行提供总计7亿元的实质性授信投放,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目前贷款已完成批复并进入投放阶段,将专项用于核心制造工厂建设、型号合格证(TC)适航取证及核心技术研发等关键环节。

资本市场对低空经济领域企业的关注持续不减,行业链主企业也即将步入规模化商业应用的加速阶段。

此次进博会期间,时的科技还宣布完成3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映资本、钧山资本、普华资本联合投资,是公司在2025年完成的第二轮融资,累计第七轮。

资金对于研发周期较长的eVTOL主机厂而言,起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有多家eVTOL企业创始人告诉记者,从开始研发到取得TC证(型号合格证),国内公认的资金规模大概在10亿元左右的量级,具体因企业自身的技术以及战略会有上下浮动。

国产技术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多家头部eVTOL企业去年迎来适航的关键节点,预计未来两三年将会迎来国内eVTOL落地的新阶段。多家eVTOL企业高管透露,公司载人eVTOL型号计划在2026年底获得适航取证,最快有望2027年开始实现商业化运营。

针对eVTOL在适航认证方面的全新挑战,此次进博会期间,时的科技与中航机载将联合搭建“eVTOL部件适航认证协同平台”。据悉,双方将共同制定认证计划、开展验证试验,系统性提升适航能力,在螺旋桨轻量化、高可靠性等关键方向开展联合攻坚,确保产品顺利通过适航审定、加速商业化落地。

eVTOL企业还在联合上下游共建安全可靠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国产技术竞争力。时的科技与中航机载未来还将重点聚焦EWIS(电气线路互联系统)、配电系统等eVTOL研制中的高技术壁垒领域,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与市场推广等环节建立全方位协同机制,通过技术共研与产能共建,共同打造安全可控、稳定可靠的核心供应链体系。时的方面指出,这标志着中国eVTOL产业在核心系统自主化与产业链安全性建设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当前,我国eVTOL部分技术研发以及产业链发展在全球市场而言已处于领先水平。此前,有头部eVTOL企业高管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目前国内eVTOL主机厂正以国外同行两至三倍的研发速度前进。有eVTOL产品中的大多数零部件基本已实现国产化,仅航空电机等产品在国内发展还不够成熟,需要产业链能够投入更多的资源。不过也有专家指出,我国低空经济存在技术成熟度不高以及关键核心技术壁垒相对较多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进博会期间,时的科技还宣布,总部及制造基地落户上海,将实现研发、制造、适航取证、销售交付全功能总部化。作为低空经济领域的“链主”企业,总部及制造基地的落地将有力带动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新材料等相关产业链的集聚与发展。通过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时的科技将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整体来看,在载人eVTOL方面,亿航EH216-S型eVTOL已于2023年获颁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eVTOL型号合格证。标志着具备载人运营安全能力的同时,也具备了无人驾驶航空器载人商业运营的资格。目前,中国从事载人eVTOL研发并最早实现首飞的5家公司,有4家诞生于上海,包括峰飞航空、时的科技、御风未来和沃兰特,也在加快适航进展。

目前,全球eVTOL行业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很多企业涌入低空赛道但未下线样机,距离全社会规模化推广普及相对遥远,但随着竞争逐渐加大,市场未来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