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请忘掉小鹏是一家车企。
作者|周永亮
编辑|郑玄
2025 年 11 月 17 日,小鹏汽车公布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这是一份极其亮眼的财报,交付量同比增长 149%,综合毛利率首次突破 20%,净亏损大幅收窄至 3.8 亿元,多项核心数据均创历史新高。同时,小鹏季度盈亏平衡的目标近在咫尺。
如果这是一场考试,小鹏无疑拿到了全优。然而,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一个「苦尽甘来」的盈利故事,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份财报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宏大,甚至有些科幻的叙事。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何小鹏没有过多沉浸在漂亮的财务数据里,而是用极大的篇幅阐述了小鹏的未来——「物理 AI」,第二代 VLA、Robotaxi、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
所以,这份财报的真正潜台词是:请不要再用传统车企的眼光来看待小鹏。它正从一家智能电动车制造商,进化为一家「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
01
毛利率达 20.1% 的秘密
喊出「具身智能」的星辰大海,靠的不是 PPT,而是真金白银的业绩。小鹏的未来故事再宏大,也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现在」之上。这份三季度财报,就是它向未来冲锋的「弹药库」和「起跳板」。
![]()
小鹏汽车过去 5 个季度的交付和营收情况
数据显示,小鹏汽车 Q3 总交付量达到 116,007 台,同比暴增 149.3%。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产品矩阵的成功布局,特别是全新小鹏 P7 等车型的热销,使其月销量自 9 月起稳定在 4 万台以上。
销量的攀升直接带动总收入达到 203.8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01.8%。这表明小鹏汽车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规模化效应开始初步显现。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但财报的精髓,往往藏在细节里。
![]()
小鹏汽车 2025 年三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 小鹏汽车财报截图
在整个财报中,最为亮眼的是毛利率的表现。三季度,小鹏汽车的毛利率首次突破 20%,创下历史新高。
那小鹏是如何实现的呢?
真正的答案,藏在财报的另一行里——「服务及其他」业务。这部分业务的毛利率,达到了惊人的 74.6%,其收入也从去年同期的 13.1 亿,飙升至 23.3 亿。
这笔高毛利的收入从何而来?财报明确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向汽车制造商提供的技术研发服务收入增长」。
谁是金主?何小鹏在电话会议中表示,大众汽车将成为小鹏第二代 VLA 模型的首发客户,并且小鹏的图灵 AI 芯片也获得了大众的定点。
这意味着,研发部门,不再是纯粹「烧钱的无底洞」,而是摇身一变,开始能自我造血。
大众的订单只是一个开始。近期,韩国媒体爆出,现代汽车也正在与小鹏洽谈自动驾驶技术合作,VLA 模型和 Robotaxi 方案都是谈判重点。
在这样的加持下,小鹏的财务状况也迅速好转:Q3 净亏损收窄至 3.8 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 18.1 亿元,改善幅度高达 78.9%。非公认会计原则(Non-GAAP)下净亏损更是只有 1.5 亿元。基于此,何小鹏提出的「四季度实现公司盈亏平衡」的目标,已从遥远的口号变得触手可及。
更重要的是,截至季末,小鹏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总额高达 483.3 亿元。这笔「战争储备金」,是何小鹏敢于下注「物理 AI」的最大底气。它为小鹏提供了抵御市场波动的缓冲垫,以及未来数年持续高强度研发的战略纵深。
当技术本身成为最硬核的商品时,小鹏的故事,就不再只是一个汽车故事,而是一个更具想象空间的科技故事。
02
2030 年销 100 万台机器人
如果你只盯着小鹏汽车的三季度财报,那你看到的只是「现在」的柴米油盐。但在财报背后,何小鹏已经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关于「未来」的蓝图。
在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提到最多的是「物理 AI」,这是小鹏的「道」,也是诗和远方。它横跨四大领域:AI 汽车、Robotaxi、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
小鹏真正的王牌,是计划在 2026 年 Q1 推送的第二代 VLA 模型。相比传统的 VLA,它抛弃了「语言」这个中间商。它实现了一种更接近生物本能的「端到端」模式:从视觉信息直接到驾驶动作(Vision→Action)。
这种「去语言化」的路线,意味着模型能够从海量真实驾驶视频数据中,直接学习像素级的变化与驾驶行为之间的深层关联。
如果说 VLA 2.0 是技术内核,那么小鹏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可复制的「中国物理 AI 成长路径」。
其中,AI 汽车是小鹏「物理 AI」的基石。据了解,除了即将上市的小鹏 X9 超级增程,2026 年小鹏计划推出 7 款新车,其中 3 款是老车型加增程,4 款是全新车型,而且一上来就同时提供纯电和增程两个版本。
在何小鹏的蓝图里,未来的无人驾驶会走向两个方向:一种是全共享模式:就是我们说的 Robotaxi,招手即停,随叫随到;另一种是全私享模式:你自己的车,但拥有和 Robotaxi 同等级别的 L4 级智驾体验。
小鹏的 Robotaxi 计划在 2026 年推出三款车型并在中国开启试运营。相比萝卜快跑等 L4 玩家,小鹏的独特之处在于不采用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
与此同时,小鹏还会给个人用户带来一个全新的智驾版本——「Robo」。它和 Robotaxi 拥有完全相同的硬件、安全冗余和智驾能力。
![]()
小鹏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IRON
人形机器人,是小鹏物理 AI 叙事中最具未来感的一环。还记得那个因走猫步太逼真,而被质疑是「真人扮演」的小鹏机器人视频吗?它叫 IRON。
何小鹏称,IRON 是到目前为止,他在小鹏汽车最难量产的一款产品。小鹏第六、七代机器人的 BOM 成本还很高,但真正要量产的第八代人形机器人成本最终会与汽车 BOM 成本接近。而一旦机器人像中国的电动车产业一样跨过智能化和电动化拐点,就会迎来极大的爆发性增长。
何小鹏表示,计划在 2026 年底率先规模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并设定了 2030 年销量超 100 万台的惊人目标。这远比业界普遍预期要激进。
底气是什么呢?就是「同源技术」。机器人的「大脑」(物理世界模型)、「神经」(芯片)和汽车是共享的,研发迭代速度可以加倍。
2026 年底,你或许就能在小鹏的门店里,看到机器人为你端茶倒水、介绍车型了。
03
一次「物种变异」
当小鹏汽车公布其综合毛利率首次突破 20% 时,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小鹏的经营能力在增强。
但如果只看到这一点,就错过了真正重要的信号。这并非一次简单的优化升级,而是一次深刻的「物种变异」。小鹏的故事,已经不再是关于如何造一辆更好的电动车,而是关于如何构建一个由 AI 驱动的未来。
过去,当我们听到小鹏谈论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机器人、飞行汽车时,很多人的感觉是「故事很美」,但那终究是遥远的「远期期权」,就像一张可能中奖也可能作废的彩票。
但现在,情况变了。如今的小鹏,正成长为中国版特斯拉。特斯拉此前已经布局了电动车、FSD(自动驾驶)、FSD 芯片、机器人、Robotaxi。
重要的是,小鹏的多业务协同,不再是空谈,而是一条逐渐被验证的,可以创造巨大价值的路径。
最值得深思的是小鹏的选择。在财务状况刚刚好转、本可以「求稳」的时刻,它没有选择安逸,而是选择了一条更艰难、风险极高,但回报也可能无比巨大的道路。
这是一家公司在战略十字路口的果敢抉择。它试图用一次「物种变异」,彻底跳出当前汽车行业「价格战」、「配置战」的残酷内卷。
与其在今天的红海里拼得头破血流,不如去定义下一个十年的竞争维度——物理 AI。
这无疑是一场豪赌。但对于一家有野心的科技公司而言,最大的风险不是赌输,而是在时代的剧变面前,连赌桌都没上去。小鹏显然选择了前者。
*头图视觉中国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极客一问
你如何看待小鹏汽车?
![]()

马斯克暗示,将亲自撰写自传,分享经验教训
点赞关注极客公园视频号,


相关文章
2025-11-1812阅读
2025-11-1812阅读
2025-11-1812阅读
2025-11-1812阅读
2025-11-1812阅读
2025-11-1812阅读
2025-11-1812阅读
2025-11-1812阅读
2025-11-1812阅读
2025-11-181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