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于玉金 北京报道
通过加速AI能力在内容生态与商业生态中的场景化渗透与应用,快手在今年Q3实现了增长质量与盈利能力的双向提升。11月19日晚间,快手发布了2025年Q3财报,其收入同比增长14.2%至356亿元,经调整利润净额为49.86亿元,同比增长26.3%。
快手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一笑在11月19日晚间的财报会上表示,“2025年被广泛视为AI走向深度应用的关键元年。以多模态生成和Agent为代表的新一代AI技术,正在探索更加高效且贴近用户需求的应用形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快手也正逐步构建起一套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立足现有业务场景,加速AI落地的完整技术与应用体系,赋能内容生态、商业生态和内部组织基建。”
广告收入贡献56.5%
自2021年广告收入替代直播成为快手最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后,快手的收入有一半来自广告。
今年Q3,快手线上营销服务(即广告)、直播和其他服务(含电商)对收入的贡献占比分别为56.5%、26.9%及16.6%。
2025年Q3,快手广告收入为201亿元,同比增长14%,同比增速较上一季度继续提升。快手在财报中提及,2025年第三季度,AI大模型技术在线上营销服务(广告)中展现出尤为明显的效果。
据了解,本季度,快手首创生成式强化学习出价模型G4RL,融合序列建模与目标优化,实现广告竞价从单步决策到长程规划的突破。同时,快手通过OneRec在线上营销业务场景探索端到端生成式推荐技术的应用,针对线上营销服务的特点,引入客户营销表达和营销商业价值(CPM)感知机制,实现用户兴趣与营销客户诉求的双向匹配,进一步提升线上营销素材的个性化和匹配效率。
快手方面披露,大模型技术尤其是OneRec的应用,使2025年Q3国内线上营销服务收入提升了约4%—5%。在线上营销素材生成方面,2025年Q3,AIGC营销素材带来的线上营销服务消耗金额总计超过30亿元。
此外,快手抓住漫剧爆发带来的增量空间拉动线上营销收入增长。“我们通过可灵AI的全球领先的视频生成能力,大幅降低漫剧的内容创作门槛,提升了漫剧内容质量。同时通过投流分账、应用内广告(IAA)与应用内购买(IAP)混合模式,优质短剧内容实现了多重价值转化,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重破圈。”快手在财报中表示。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AI大模型可以为短视频广告提效,从创意生成到精准投放实现全链路赋能,推动收入增长。他表示,“技术突破一小步,增长空间提升一大步,当前效率提升已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优化,仍然有不小的增长空间,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技术迭代,扩大需求空间。”
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指出,AI大模型对广告营销行业的改造才刚起步,如同“万里长征第一步”。他表示,“AIGC正开始蚕食传统广告份额,或为其注入新活力,这一变革目前仍处于早期,远未到成熟爆发期,因此前景巨大,未来谁能率先引领此风潮、抢占市场份额,谁就将在未来获得丰厚回报。”
王超向记者分析,“目前AI对快手营销业务的增长促进在4%—5%,整体效果尚不显著,这主要是因为行业还未到达那个关键的‘临界点’。当前技术和市场接受度仍在发展中,一旦二者成熟,特别是当技术完全成熟,且从业者接受度达到80%—90%时,就将越过临界点,那时取代效应会变得极为明显,推动企业营销广告的增长幅度可能跃升至30%、100%甚至更高。”他认为,这个临界点并不遥远,很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到来。
此外,快手Q3直播业务收入由2024年同期的93亿元增加2.5%至2025年Q3的96亿元。其他服务收入由2024年同期的42亿元增长41.3%至2025年Q3的59亿元。
推进AI战略
今年Q3,快手加速推进AI战略,AI能力除了在营销业务方面的渗透,还在其电商等主营业务场景中应用,快手在视频大模型可灵AI上的布局也持续提速。
在电商领域,快手在今年Q3围绕AIGC内容生产、商家提效和提升商品匹配效率三大方向实现电商业务的全链路赋能。
值得关注的是,9月底,可灵重磅推出2.5 Turbo模型,在文本响应、动态效果、风格保持、美学质量等多个维度实现大幅提升。模型发布十天后,即同时登上知名AI测评机构Artificial Analysis的全球文生视频和图生视频榜单第一名。
2025年Q3可灵AI营收超3亿元。目前,可灵AI已服务广告、电商、短剧、动画、游戏等多行业。
不过,视频生成模型领域玩家颇多,竞争也颇为激烈。今年10月OpenAI正式发布下一代AI视频生成模型Sora 2,上线不到5天即突破百万下载量。谷歌于10月16日推出Veo3.1系列模型,百度升级“蒸汽机”模型支持长视频交互。
程一笑在19日晚间的财报会上表示,当前视频生成赛道涌现出众多来自互联网大厂与创业公司等不同类型的参与者,这一方面体现出视频生成是一个极具潜力的优质赛道,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行业仍处在快速技术迭代和产品形态探索的早期阶段。更重要的是,整个行业正在通过竞争加速进步,推动视频生成技术更好满足用户需求,渗透更多应用场景。
程一笑还表示,随着Sora 2等产品将视频生成与社交互动深度融合,C端消费级应用的落地进程明显加快,这也让公司对视频生成的商业化空间更加乐观。“当前我们的主要精力依然是面向专业创作者,提升其使用体验和付费意愿,但我们也会保持在C端应用场景的探索,在未来合适的时点,将可灵的技术能力进一步产品化,与社交互动结合,加速C端应用的商业化。”
王超认为,AIGC视频生成的未来,其最大的想象力和规模一定在C端,当每个人都能使用时,它的潜力才会彻底爆发。如果仅局限于B端,为客户做广告和营销,其应用范围和想象力都将非常有限。
“可灵AI在B端虽有一定应用和良好评价,但真正的考验在于C端。然而,C端市场未必是可灵AI的囊中之物。像Kimi、DeepSeek这类在文字大模型领域已建立优势的玩家,完全有可能将能力复用到视频领域,开发出新的爆款应用。正如OpenAI在ChatGPT文字模型成功后推出了Sora,实现了‘文体两开花’。”王超进一步分析,可灵AI目前的领先地位并非高枕无忧,在快速迭代的AI领域,具备强大技术底蕴的竞争对手完全可能实现“弯道超车”,未来的格局存在巨大变数。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相关文章
2025-11-2116阅读
2025-11-2116阅读
2025-11-2116阅读
2025-11-2116阅读
2025-11-2116阅读
2025-11-2116阅读
2025-11-2116阅读
2025-11-2116阅读
2025-11-2116阅读
2025-11-211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