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狂抛苹果股票,套现或超600亿美元!再现中石油和比亚迪投资神话

资讯 » 智能车 2024-08-05

美国当地时间8月3日,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其已减持苹果股票过半,所持苹果股票账面价值下降了51.69%。

苹果、美国运通、可口可乐一直是巴菲特重仓的股票,给巴菲特带来了丰厚回报。对于减持原因,巴菲特认为,如果美国政府希望弥补不断攀升的财政赤字,提高资本利得税,那么“少量出售苹果”将使股东长期受益。

回顾巴菲特在中国市场的操作,对中国石油和比亚迪的投资,也让巴菲特赚得盆满钵盂。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减持一半苹果股票

伯克希尔公司二季报显示,公司营收936.53亿美元,上年同期为925.03亿美元,市场预期910.9亿美元;公司净利润为303.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59.12亿美元,市场预期177.86亿美元。第二季度运营收益上升至116亿美元。

此外,第二季度末现金储备为2769亿美元,再创纪录新高,一季度末为1890亿美元。

据财报信息,截至6月30日,伯克希尔所持苹果股票账面价值为842亿美元,较3月末的1354亿美元减少512亿美元。今年以来,其已减持苹果股票过半,所持苹果股票账面价值下降了51.69%。

自2016年开始买入苹果公司股票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持续加仓。据媒体报道,苹果长期位居公司最大持仓股票,带来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回报。

今年一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减持了约13%的苹果持仓股份,并在5月份的公司年会上暗示这是出于税收原因。巴菲特当时指出,如果美国政府希望弥补不断攀升的财政赤字,提高资本利得税,那么“少量出售苹果”将使股东长期受益。同时,他还认为,持有苹果不单是持有股票,而是把它视为业务,就像持有可口可乐、美国运通一样。

二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继续大幅减持苹果。

今年第二季度,苹果公司的股价自4月1日的开盘价171.19美元起,一路上扬至6月28日的收盘价210.62美元。即便以该期间的最低股价164.75美元(4月19日收盘价)为基准,伯克希尔哈撒韦通过出售苹果股份也实现了超过630亿美元的套现(约合人民币4500亿元)。

从苹果公司最新的财报看,虽然公司已经不再高增长,但仍然保持稳定,属于典型的绩优蓝筹股。从股票估值角度看,不管是静态市盈率还是动态市盈率,都超过了30倍。从过往历史看,巴菲特倾向于投资市盈率不超过15倍的公司,从喜诗糖果、可口可乐到苹果均是如此。巴菲特还强调企业要有高确定的成长性。他认为,一个好的投资标的应该在5年后比现在更好,这种成长的确定性是巴菲特非常看重的。

截至6月30日,伯克希尔股权投资的总公允价值中,72%集中于美国运通、苹果公司、美国银行、雪佛龙和可口可乐,持股市值分别为351亿美元、842亿美元、411亿美元、186亿美元、255亿美元。

巴菲特对中石油和比亚迪的投资神话

根据巴菲特2007年的致股东信,2002年至2003年期间,伯克希尔共计支出4.88亿美元购入1.3%的中国石油港股股票,一举成为了中国石油第二大股东。

在巴菲特买入中国石油的2003年,受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影响,原油价格大部分时间高位运行。在此推动下,中国石油运营业绩创历史新高。此后数年内,原油价格处于上行通道中,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中国石油也受益于油价上涨而市值持续上升。

到2007年下半年,在油价显著上升与中国石油的管理层经营得当这两个因素驱动下,中国石油市值达到2750亿美元。这一年,巴菲特以40亿美元的价格将中国石油股票尽数抛售,获得大约700%的超额收益。

巴菲特在当年的致股东信中写道:与其他大型石油公司比较后,我认为股价已经达到了自己的预期。他还特别提到,投资中国石油的大额利润使得公司向美国国税局缴纳了12亿美元的税。此笔税款大约够美国政府运作4小时的费用,包括了国防、社会保障等。

在中国石油赚了一大笔之后,巴菲特又转战比亚迪。

2008年9月,伯克希尔·哈撒韦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2.25亿股比亚迪H股。2022年8月24日,伯克希尔哈撒韦首次减持该股,当时的持股比例为19.92%,股价较认购价翻了30倍。

今年7月22日晚间,港交所披露易信息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在7月16日卖出了139.55万股比亚迪股份(002594.SZ,01211.HK),卖出后依然持有4.94%的H股,持股数量为5420万股。

今年6月11日,伯克希尔·哈撒韦曾减持134.75万股比亚迪H股,据当时媒体报道,这是第14次公开披露的巴菲特减持比亚迪H股。加上7月这次,巴菲特已是第15次减持比亚迪。

在2024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曾表示,比亚迪和Costco是他和芒格共事的这些年里,芒格最为坚决地主张购买的两只股票。对于减持比亚迪的原因,巴菲特表示,希望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美国,“对比亚迪的投资与5年前在日本的投资相似,这是美国之外很少有的大笔投资。”

(时代周报综合自证券时报、财联社、第一财经、红星新闻等)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