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北谈AI:电影人要尽快找到和 AI 技术共生的方式

资讯 » 人工智能 2024-09-19

当我看到快手的「可灵 AI」联手李少红、贾樟柯等 9 位导演,启动了国内AIGC电影短片共创计划这个新闻后,第一个反应是:

这一天终于来了。

按照新闻里说的,这 9 部短片的所有画面都由可灵 AI 生成,而 9 位导演完全依托视频生成大模型深度参与电影级内容创作。不管最后的短片呈现的效果如何,对于电影行业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索举动。

9 位导演的作品涵盖了纪实、科幻、喜剧、动作等题材领域,如果跨度这么大的创作领域最后都可以用「可灵 AI」来完成相对成熟的创作,那么 AIGC 电影的到来,可能会比你我想象的还要快。

在过去两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图像生成大模型和视频生成大模型,不但在短视频平台上大行其道,在电影行业里也被悄然广泛应用。视频生成大模型,早已经被很多电影人应用在前期电影创作环节中了。其中,「创作可视化」是一个重要用途。

电影创作的各个环节中,早期开发阶段的「创作可视化」一直是痛点之一。当一个故事初步成型,甚至已经有了早期剧本后,如何将这些停留在文字阶段的故事转化为视觉形式,是电影早期开发阶段的重要环节。它不同于电影筹备阶段的「概念设计」工作,概念设计是有专门团队完成的生产任务。而早期开发阶段的「创作可视化」更多的是在摸索和试错,以及检查创意的可行性。对于电影来说,创意和故事以及人物,只停留在纸面上的文字阶段是不行的。但将文字转化为视觉,就需要花钱。

还没有图片和视频大模型之前,如果电影创作者没有钱去找专业的概念设计师或画师来绘画完成,那这个「创作可视化」一般是找各种「参考片」——就是从其他已经公映的电影里,去寻找各种在美学、影调、氛围、造型上接近的影像和镜头,然后通过剪辑拼贴的方式,最后弄出来一些参考影像。这个工作量非常之大,以至于可能需要一个甚至几个人去专门搞一段时间。

而对于电影创作来说,这些都是要花钱的。但是对于一个还在早期开发阶段的电影项目,这个时候花的钱,很可能是无法回收的沉没成本。而对于很多年轻电影创作者来说,他们可能连这点钱都凑不到,只能自己上或者拉着同学朋友一起上。相信很多年轻电影创作者都会对此深有感触。

所以当视频生成大模型出现后,很多年轻电影人就飞快地将它们应用到了自己的创作中。我这两年参加的一些电影创投活动中,几乎所有年轻电影人的项目阐述中,都广泛应用了各种文生图和文生视频的产物,而且有不少效果还相当不错。

这种技术应用的下一步,自然就是国产大模型的应用。快手的「可灵AI」从一开始出现就被我和很多同行关注到了,相比 Luma和 Runway 这些海外大模型,「可灵 AI」的优势就是对真实世界的还原程度高,同时可以使用中文的 prompt,也是全球首个用户可用的真实影像级视频生成大模型。最重要的一点还有,成本适中。而且可灵AI单次生成10s,最长可以续写到3分钟,这对于电影项目的早期开发应用来说,已经足够完成很多前期概念的验证了。

可灵 AI 对于很多缺乏足够资金支持前期开发的电影人是非常有意义的,电影人可以在很早期的开发阶段,通过视频生成大模型来验证早期视觉方案,比如人物造型、场景氛围、关键道具的视觉呈现,甚至某些关键戏份的视觉可能性。视频生成大模型即使现阶段还不能做到非常精确地呈现创作意图,但对于早期开发阶段的电影故事来说,能够看到具体的视觉形象,就已经是非常大的帮助了。因为在这个早期阶段,能够通过快捷低成本的方式,完成创作可视化,不但可以统一创作愿景,还能少走很多弯路。通过这种方式节省下来的试错成本,即使对于电影创作来说都是一笔不可忽视的成本。

除此之外,对于电影行业来说,一直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得到解决的:我们如何才能在把钱花掉之前,就知道到底哪些「故事」对于当下的观众是起作用的?

电影中的「故事」并不等同于文本,它是影像和声音构建的氛围和时光的流逝,即使是非常有经验的电影制作者,有时也无法仅从文本来判断,当这些文本变成影像后,它会对观众起到预料的作用吗?

以往的电影创作,只能用导演的名声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个导演过去曾经做到过,所以我们就只能相信这个导演还能继续做到。当然我们现在已经从过去几年的电影市场中知道,这种粗糙和模糊的推断正在快速失效。

现在的很多电影公司,包括好莱坞公司和中国公司,还会采用「试映」的方式来进行观众反馈调查。但电影的「试映」其实只是对既有产品可能获得的市场反馈进行预演和推算,就算可以通过「补拍」的方式来进行局部的产品调整,但产品本身的基本属性已经无法改变了。

好莱坞在这方面既有正面也有负面的例子。《侠盗一号》是第一部《星球大战》外传电影,公映版的整个第三幕都是通过后期补拍完成的,以至于最后超支了 5000 万美元(全片成本 2 亿美元)。但这部电影当年在市场和口碑两方面都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完全掩盖了这个问题。随后,《游侠索罗》这部电影又出现了类似问题,在电影公司的决定下,著名导演朗·霍华德在整部电影都快拍完的阶段开始接手电影拍摄,重拍了相当高比例的戏份。但这次没能拯救这部电影,《游侠盗索罗》成为最失败的《星球大战》外传电影。

举上面这个例子,是想说明电影开发和制作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模糊和不确定风险。而为了消除这些不确定的风险,迄今为止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花钱,大量的花钱。这自然也导致了不可控的超期和超支。对于电影行业来说,尤其是商业类型片来说,这都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能够用AI进行很低成本的前期预演和试错,对于电影创作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如果像「可灵 AI」这样的视频生成大模型能够继续进化,做到大量视听语言元素可控,那么在早期的文本可视化环节上,电影创作者以及电影公司就能获得一种相对快速低成本的工具,可以在很早期的阶段就用来验证艺术创作和市场反馈,并且根据可能的预估来及早调整创作和制作,从而找到一条性价比最高的制作道路。

目前国内9位主流导演,集体参与的这次AIGC电影短片共创计划,让我们看到了AI在电影行业的步子似乎又往前迈了一步。

之前看过很多 AIGC 视频,即使对完整叙事的要求适当降低,都多少存在一些明显的技术问题。比如人物和环境的连续性问题、人物形象和现实中国人有明显差别的问题、动作衔接问题等等。这些技术细节的瑕疵会直接影响叙事完整性,以及观众对角色和情感的代入。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通俗意义上的「看起来很假」。

此次「可灵 AI」面对李少红、贾樟柯这样级别的电影导演的创作诉求,是否能充分地解决掉这些技术挑战,完成用 AIGC 影像去构建电影化叙事的终极目的,非常值得影视行业期待。

此次「可灵 AI」导演共创计划最后要完成 9 部时长 3 分钟左右的电影短片。即使是传统电影创作模式,这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创作过程了。在短短 3 分钟时间里,要完成人物建立、情感铺垫、叙事冲突、以及综合运用影视语言完成特定氛围的建立和情感共鸣,都有远超一般网络短视频的技术要求。并且,对电影导演来说,最终成片的每一个画面,也要经受住大屏幕的挑剔。

之前由可灵AI提供深度技术支持的国内首部AIGC原创奇幻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看片会就刻意安排在了影院。这部短剧在科幻场面、人物形象的表现方面,即使在大银幕上看也可圈可点。

我猜测这次「可灵 AI」和李少红、贾樟柯等导演合作,估计会给这些电影导演们开放更多功能,比如 1080P 分辨率,甚至更高的分辨率;允许控制镜头运动方式和画幅比等。有了这些功能,对于电影导演们来说,他们就拥有了更灵活的、可控性更高的视听手段,就能够用 AI 视频来讲更复杂的故事了。

今年7月份可灵A也已经成了第三次升级,首尾帧控制、镜头控制等新功能的出现,对于用「可灵 AI」完成视频内容创作是重要一步。这意味着创作者可以更精细地控制生成的镜头内容了,生成视频不再单纯是抽盲盒了,而是可以开始加入一些视听语言的元素了。

随着视频生成大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全球电影行业可能会经历一场彻底的变革,颠覆现有的电影制作模式。快捷低成本的电影级别质量的视频如果海量涌现,挑战的将是电影行业和电影观众如何重新定义「何为电影」。这种颠覆,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挑战。但只要我们还相信电影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那电影人就要想办法尽快找到和 AI 技术共生的方式。

当浪潮袭来时,我们是浪花还是水滴,都已经不再重要了。

本文作者张小北|编剧 导演 影评人

如果你是专业编剧、导演或制片人,同时也关注AI技术,

迎加gangqinshi001交流(注明职业+AI)

E N D

一起孵化空间是的线下活动和展示空间,位于朝阳区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我们诚挚欢迎各位影视投资人、导演、制片人来找编剧或项目,同时也欢迎编剧们前来展示档案及原创项目。

我们一起让好项目在这里诞生。

相关合作联系◇gangqinshi01 (添加时请注明身份)

已同步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企鹅号| 百家号|微博

一点资讯|界面|搜狐号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