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短路是电池较为常见的一种故障,主要分为内部短路和外部短路。以下是两者的区别及相关的认证标准:
一、电池内部短路与外部短路的区别
发生原因:内部短路:电池内部的正负极直接接触,可能由于隔膜表面导电粉尘、正负极错位、极片毛刺、电解液分布不均等工艺因素,或者材料中金属杂质、低温充电、大电流充电、负极性能衰减过快导致负极表面析锂,以及振动或碰撞等机械和热量滥用引起。外部短路:电池外部的正负极直接接触,可能源于汽车碰撞引起的变形、浸水、导体污染或维护期间的电击等外部因素。2.短路过程:
内部短路:若是制造过程中的缺陷,这种内短路是缓慢发生的,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才会发展成为自发的内部短路。长时间孕育过程中的机制相当复杂,且不知道何时会出现热失控。但其程度比较轻微,产生的热量很少,不会立即触发TR(热失控温度TR)。外部短路:正负极之间瞬间的超大电流会引起局部过热,从而导致某个电池单体发生漏液、爆裂、自燃,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更多的电池损毁。3.危害程度:
内部短路:虽然产生的热量较少,但长时间积累可能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甚至引发热失控。外部短路:由于瞬间超大电流和局部过热,可能导致电池严重损毁,甚至引发火灾或爆炸。二、电池短路认证标准
为了确保电池在短路情况下的安全性,各国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认证标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池短路认证标准:
GB 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常温外部短路测试:电池充满电后,放置在20℃±5℃环境中,用导线连接正负极端,电阻为80mΩ±20mΩ。监测温度变化,当温度下降到峰值低20%或短接时间达24h时终止。接收标准为电池不起火、不爆炸,最高温度不超过150℃。高温外部短路测试:电池充满电后,放置在55℃±5℃环境中,同样用导线连接正负极端,电阻为80mΩ±20mΩ。监测温度变化,当温度下降到峰值低20%或短接时间达24h时终止。接收标准为电池不起火、不爆炸,最高温度不超过150℃。2.YD 1268-2003《移动通信手持机锂电池及充电器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完全充电的电池芯或电池分别在20℃±5℃和50℃±5℃的环境中放置2h。然后用导线短接正负极终端,确保外部电阻<10mΩ。短接后保持24h,温度下降到原始温度+短路后最大温升×20%时终止。接收标准为电池不起火、不爆炸。3.IECEE CB体系:
IECEE CB体系是电工产品安全测试报告互认的国际体系。各个国家的国家认证机构(NCB)之间形成多边协议,制造商可以凭借一个NCB颁发的CB测试证书获得CB体系的其他成员国的国家认证。CB体系基于国际IEC标准,如果一些成员国的国家标准还不能完全与IEC标准一致,也允许国家差异的存在,但应向其他成员公布。4.UL认证:
UL 1642: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公司(也称UL公司,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Inc.)于1985年10月推出的针对锂电芯安全的规范标准,是国际上广泛认证的评估锂电芯在遭受各种故障情况下电池安全可靠性的标准,主要针对电芯(cell)。UL 2054:主要针对锂电池组或锂电池包(battery pack),适用于产品中用作电源的一次(不可充)和二次(可充)的电池。这些电池可由单个电化学电池或两个或更多个通过化学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锂离子电池并联或串联组成。综上所述,电池内部短路与外部短路在发生原因、短路过程和危害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为了确保电池在短路情况下的安全性,各国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认证标准来规范电池的生产和使用。
相关文章
2025-02-1310阅读
2025-02-1310阅读
2025-02-1310阅读
2025-02-1310阅读
2025-02-1310阅读
2025-02-1310阅读
2025-02-1310阅读
2025-02-1310阅读
2025-02-1310阅读
2025-02-131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