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点认为,四川并非只有成渝绵一带,其中央的盆地地形相对复杂,难以有效控制。一旦战事对敌方不利,如果敌军强行进入四川,凭借游击战术可以在这片土地上消耗大量兵力。四川的山地较之阿富汗的山更适合潜藏之人,同时也是物资丰富的地方,若敌人不是一击必杀,几乎没哪个国家能够承受得住四川人民在其背后进行游击攻击。因此,四川在战略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反对的观点则强调,历史上,北方的战略门户和支点主要是山西,若能攻下山西,便能够顺利策马南渡长江。而南方的门户与支点则位于安徽与湖北,偶尔还会加上一个位置较差的湘西。唯有云贵川一带时,却只能坐困愁城,毫无存在感。即使是诸葛亮这般强者,也终究难以回天,其他许多将领更是难逃步步为营、最后被困耗尽的命运。回溯抗日战争,得以支撑的正是山西作为北方的抵抗核心,贡献了60万青年和15万党员,这些忠诚的战士们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建立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等抗日根据地,最终为整个中国的解放铺路,而四川不过是静待解放而已。
因此,大西南一带历来无法主导中华历史的进程。就连诸葛亮都无力回天,其他人更是无能为力,大西南注定只能成为锦上添花的存在,而非大局的支点……
对于第二种观点,我却难以认同。遥想当年,蒙古铁骑势不可挡,横扫欧亚,然而偏偏在重庆合川那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坡,名为“钓鱼城”,却难以攻克。甚至当时的蒙古大汗蒙哥,也因之陨命,为国殉职。从那一刻起,蒙古大军开始退却,他们的征战热情骤减,开始渴望归家。归家后,他们又要做什么呢?争分家业、分田地,最终导致蒙古帝国四分五裂,其中之一便是由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如何,令人惊讶吧?并非是大西南从未在历史上发挥过作用,它曾经也左右过整个中华大局的变化。
四川作为战略大后方的角色引发了不少争论:真正扛起大局的支点真的只是山西、安徽、湖北与湖南吗?事实上,钓鱼城所带来的影响,根本不止于中华历史的进程,它甚至在当时深刻改变了欧亚大陆整个战争的走向。以上这些观点,你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吗?
相关文章
2025-05-1713阅读
2025-05-1713阅读
2025-05-1713阅读
2025-05-1713阅读
2025-05-1713阅读
2025-05-1713阅读
2025-05-1713阅读
2025-05-1713阅读
2025-05-1713阅读
2025-05-171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