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爆火启示录:一座四五线小城如何接住224万游客的泼天富贵?

资讯 » 房地产 2025-05-17

怎么说呢,今年"五一"假期最让我震撼的,不是三亚的碧海蓝天,也不是西安的兵马俑长队,而是重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区——荣昌。这个人均GDP排名靠前却鲜为人知的地方,硬是用29万只卤鹅、政府食堂变"超级大饭堂"的神操作,接住了224万人次的"泼天流量"。你懂的,这种四五线小城市的逆袭,可比一线景区爆满更有看头。

‌"食堂开放"背后的民生算盘‌

话说回来,荣昌这波操作最绝的,莫过于把区政府食堂直接开放给游客。刚开始网上疯传时,我还以为是山东哪个县搞的噱头,后来一查地图才发现——好家伙,重庆还有这么个宝藏地儿?

但仔细想想,这招简直是教科书级的危机公关。荣昌全区社会餐饮满打满算就两万个座位,就算翻台四次也顶多同时接待八万人。可"五一"当天涌进来多少游客?224万!35℃高温下,游客为吃一口卤鹅、铺盖面、黄凉粉排队几小时,后厨师傅颠勺颠到手发抖。这时候政府食堂开放几千个座位,哪是什么"抢生意",分明是救命稻草。

对了突然想起,那位挂着熊猫眼接受采访的贺大厨,操着烟熏嗓吐槽:"天不亮就抡锅铲,干到半夜三更才能喘口气!"光五一当天,他们后厨就消耗了1500斤猪肉,八位荤菜主厨日均工作超13小时。这种极限状态下,政府食堂开放非但没挤占商户利益,反而像高压锅的泄压阀——既分流了游客,又保住了餐饮体验的口碑。

‌流量变现的"荣昌模式"‌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抄淄博的作业吗?但荣昌的聪明之处在于,它把短期流量玩成了长期品牌。举个例子,以前谁知道荣昌除了猪,还有夏布、陶器和折扇?现在连我都网购了一只卤鹅尝鲜,这就是流量带来的认知颠覆。

一般来说,小城市搞旅游容易陷入两难:要么砸钱建景区最后门可罗雀,要么爆火后服务崩盘口碑翻车。但荣昌偏偏走通了第三条路——用"政府搭台+全民协作"的模式,把每一波游客都变成行走的广告牌。免费公交、景点免票、卤鹅试吃,这些看似"倒贴钱"的操作,实则是在为"荣昌"这个地域IP攒人品。

最让我感慨的是高洪波书记的作风。堂堂正厅级干部,"五一"不放假跑去后厨洗碗,还把严肃的政府大院搞成自由市场。虽说有人嘀咕"临退休作秀",但话说回来,多少领导连"秀"都懒得做?这种"服务型政府"的细节,恰恰是游客用脚投票的关键。

‌小城市文旅的生存哲学‌

或许有人觉得,这种爆火不过是昙花一现。但别忘了,重庆旅游七八年前也被说是"一阵风",如今每逢假期依旧人山人海。荣昌的启示在于:与其纠结"能否长红",不如先思考"如何让每一波流量都留下点什么"。

你看啊,它没像某些网红城市那样强推人造景点,而是把卤鹅、夏布这些土特产变成流量入口;没有为了政绩盲目扩建,而是用政府食堂的"限量开放"维持体验品质;更绝的是,连游客对"政府大院"的好奇心都被设计成旅游体验——花18元就能在区直机关吃饭,回去还能炫耀"我去县衙吃过饭",这波心理拿捏简直满分。

犹记得在荣昌陶器作坊遇到个老师傅,他边拉坯边念叨:"泥巴要揉透,急火反而会裂。"其实城市发展也一样,淄博火了之后,多少城市想照搬烧烤节却惨淡收场?荣昌的聪明,就在于它懂得用"卤鹅"这种接地气的载体,把流量揉进城市肌理。

‌灶台前的英雄与烟火气的胜利‌

最后必须提那些累到眼袋掉下巴的后厨英雄们。他们日均颠勺180斤猪肉,铁锅从早到晚没凉过,却硬是咬牙扛住了这"泼天富贵"。没有这群人的麒麟臂,再好的策划都是纸上谈兵。

这也引出一个深层问题:为什么游客宁愿排队吃政府食堂?本质上,大家追捧的不是18元的便宜,而是对"公家饭"卫生与诚信的天然信任。当外面餐馆还可能藏着地沟油、预制菜时,政府食堂的透明操作反而成了稀缺品。

突然想起个细节:荣昌街边卖卤鹅的大姐笑着跟我说:"以前一天卖三十只算不错,现在上百只都不够分。"你看,当政府用免费公交降低游客成本,用食堂分流保障体验,商户自然能分享流量红利——这才是良性循环该有的样子。

‌写在最后:流量狂潮下的冷思考‌

话说回来,荣昌模式当然不是万能药。它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准了"小城市资源有限"与"游客体验至上"的平衡点。高书记那句"先成为网红,再追求长红",或许道破了所有四五线城市的文旅密码。

你懂的,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连上海、西安都要拼命搞Citywalk、盛唐密盒,荣昌们的机会在哪里?答案或许就藏在那锅卤鹅里——用最土的烟火气,接最潮的流量;用最笨的苦功夫,做最聪明的长线买卖。

对了,如果你下次去荣昌,除了卤鹅,记得尝尝猪儿粑——那糯叽叽的口感,像极了这座小城市:看似普通,咬下去才知道藏着多少韧劲。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