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4日,固镇县将以拍卖方式出让一宗 60 亩涉宅用地。这看似普通的土地招拍挂背后,实则是固镇县落实 2025 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关键一步,更是皖北小城向外界展示其城市发展雄心的窗口。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份覆盖全域的土地 “蓝图”,看到的不仅是一块块具体的地块指标,更是一座城市在区域竞争中谋篇布局的智慧 —— 从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划定,到各区域发展的精准施策,再到土地供应结构的多元平衡,固镇正以土地为笔,在皖北大地勾勒出一幅 “保民生、促发展、强协同” 的现代化城市图景。
NO.1|壹
画好 “三区三线”,框定城市生长坐标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固镇县 2025 年土地供应计划的底层逻辑,藏在一组关键数据里: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53.85 平方公里,增量空间 8.76 平方公里。这组数据背后,是固镇对 “精明增长” 理念的实践 —— 既为城市未来预留发展空间,又通过严格的边界管控避免无序扩张,让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高效利用的使命。
1、底线思维:守护资源与发展的平衡
“三区三线” 划定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如同城市发展的 “安全带”。固镇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将有限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重点发展区域倾斜,体现了 “集约节约” 的核心原则。例如,在工业用地供应中明确优先保障 “高效、高辐射、低耗循环项目”,拒绝高污染、低效益项目落地,正是以土地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的生动注脚。
2、空间重构:从 “摊大饼” 到 “精明增长”
传统城市扩张常以 “规模论英雄”,但固镇的规划更注重 “质量优先”。通过划定增量空间,固镇将发展重点聚焦于南城区功能完善、北城区更新改造、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乡镇特色发展四大板块,形成 “核心引领、多核联动” 的空间格局。这种 “精准落子” 的策略,既避免了资源分散,又能通过集中供地形成区域发展势能,如同在城市版图上埋下一颗颗 “发展引擎”。
NO.2|贰
供地计划解码:民生与发展并重的 “资源分配哲学”
固镇 2025 年土地供应计划的关键词是 “差异化” 与 “精准化”。全年计划供应土地中,工业用地 1000 亩、交通运输用地 651.6 亩、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309.4 亩、商住类用地 86 亩,看似简单的数字分配,实则是对城市发展优先级的清晰排序。
1、民生优先:让土地供应有温度
住房保障:
86 亩商住用地中,明确 “提高政策性住房比例”,直指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题。在房地产市场 “稳字当头” 的背景下,固镇通过控制住宅用地总量、优化供应结构,既避免市场过热,又以民生工程提升居民获得感。
公共服务:
309.4亩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涵盖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例如,新建学校、扩建医院等项目的落地,将有效缓解老城区公共资源紧张问题,让新区建设与民生改善同步推进。
2、产业为基:土地跟着项目走,要素跟着产业走
1000 亩工业用地堪称 “发展粮仓”,其核心逻辑是 “以亩产论英雄”。固镇经济开发区作为产业发展主阵地,重点保障 “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低碳循环” 项目用地,瞄准的是培育新兴产业集群。例如,引导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聚,既能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又可通过产业链协同增强区域竞争力,为经济增长注入持久动力。
3、交通先行:打通城市发展 “任督二脉”
651.6 亩交通运输用地的投入,预示着固镇正加速融入区域交通网络。无论是城市内部路网加密以缓解拥堵,还是对接周边城市的高速公路、铁路项目,交通基建的升级将直接提升城市通达性。试想,当固镇成为皖北交通节点,人才、资本、技术的流动效率将大幅提升,“区位劣势” 或将转化为 “枢纽优势”。
NO.3|叁
四大板块如何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固镇的土地供应计划,本质上是一场区域发展的 “协同战”。通过差异化的土地供给策略,四大板块正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格局。
1、南城区:未来之城的 “功能核聚变”
作为固镇重点发展的 “新中心”,南城区的土地供应聚焦商业综合体、高端住宅、教育医疗配套。例如,计划引入优质学校分校、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旨在通过完善功能吸引人口集聚。未来的南城区,可能成为集居住、消费、产业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区,其辐射范围不仅限于县域,更可能成为周边乡镇人口城镇化的首选地。
2、北城区:老城更新的 “焕颜密码”
北城区的关键词是 “存量盘活”。通过旧改项目土地供应,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商业街区升级,既保留老城烟火气,又注入现代生活元素。例如,规划建设社区公园、便民服务中心,让老城在更新中实现 “颜值” 与 “内涵” 双提升,成为宜居宜业的 “活力街区”。
3、经济开发区:产业升级的 “智造引擎”
开发区的土地供应坚持 “宁缺毋滥”。优先保障高新技术企业、绿色工厂用地,拒绝 “粗放型” 项目,目的是打造皖北产业升级样板区。当更多 “专精特新” 企业落地,开发区将不仅是 GDP 增长极,更可能成为吸引年轻人才的 “产业生态圈”,破解县域 “人口外流” 难题。
4、乡镇:乡村振兴的 “土地试验田”
在乡镇层面,固镇探索 “土地跟着产业走” 的路径。支持符合国家政策的乡镇企业用地,例如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项目,既盘活农村集体土地资源,又为农民创造就近就业机会。这种 “以产兴镇、以镇带村” 的模式,有望缩小城乡差距,让土地成为乡村振兴的 “造血细胞”。
NO.4|肆
总结
土地是城市的根基,更是民生的依托。固镇2025年土地供应计划的背后,是对 “人、城、产” 深度融合的思考,是对 “高质量发展” 的执着践行。当科学规划遇见市场活力,当区域协同碰撞产业升级,这座皖北小城的未来,值得每一个关注城市发展的人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2025-05-2016阅读
2025-05-2016阅读
2025-05-2016阅读
2025-05-2016阅读
2025-05-2016阅读
2025-05-2016阅读
2025-05-2016阅读
2025-05-2016阅读
2025-05-2016阅读
2025-05-201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