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破灭!二手房挂牌创天量,新房库存暴增,楼市未来何去何从?

资讯 » 房地产 2025-07-01

楼市寒冬: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拐点与未来

曾经,在中国,房价上涨被视为铁律,许多人坚信房价只涨不跌,即使出现调整也仅仅是暂时的回调,未来必将报复性反弹。 这种普遍的认知催生了“越早买房越划算”的投资理念。 数据佐证了这种观点:从2000元/平米左右的平均房价,飙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峰值——平均1.1万元/平米,一线城市更是一路狂奔,从3000元/平米攀升至6.5万-7万元/平米的高位。 然而,高歌猛进的房价也给中国居民带来了巨大的购房压力。

但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楼市悄然转向,进入调整期。 开发商业绩大幅下滑,全国房价由涨转跌,并在2023年3、4月份之后愈演愈烈。权威机构数据显示,5月份百城新房、二手房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分别达到54个和83个,环比上月分别增加10个和7个,冰冷的数字预示着市场的严峻现实。

市场疲软的迹象比比皆是:二手房挂牌量达到历史峰值,新房库存暴增。截至2023年4月末,新建商品房库存已达6.4亿平方米,比去年同期激增8000万平方米,增幅高达15%。 为了应对销售困境,开发商纷纷祭出降价、赠送车位、赠送高额装修费等促销手段,试图刺激市场需求,但收效甚微。

与此同时,二手房市场的压力也日益增大。5月份前三周的数据显示,二手房成交量持续走低,挂牌量却居高不下,呈现出“越卖越多”的态势。南京、成都、杭州等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均突破10万套大关,甚至一线城市如北京(11万套)、上海(16万套)也未能幸免。 这不仅反映出炒房者对后市缺乏信心,也预示着二手房市场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市场信心严重受损。

那么,中国楼市的未来走向如何? 我们认为,过去支撑房价上涨的三大引擎已经逐渐熄火:

首先,城镇化进程接近尾声。 过去,大规模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是房价上涨的重要推动力。但如今,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64%,与发达国家70?0%的水平差距不大,城镇化红利正在逐渐消退,未来新增的购房需求将大幅减少。

其次,人口结构变化导致购房需求萎缩。 年轻一代结婚意愿下降,出生率持续走低(从2017年的1765万下降至2022年的956万),二孩、三孩政策刺激效果有限,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都将面临长期下降的趋势。

最后,疫情冲击削弱居民购买力。 三年疫情对居民收入造成严重冲击,许多家庭面临失业或收入减少的困境,储蓄意愿增强,谨慎的消费观念导致购房需求萎缩。 居民购房行为日趋理性,盲目跟风购房的时代已经过去。

综上所述,曾经的“房价神话”正在破灭。 2023年以来,新房库存激增、二手房挂牌量创下历史新高,这些都清晰地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阶段。 楼市寒冬的到来,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并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