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晗接棒杨帆!信美人寿首换董事长,保费下滑压力待解

资讯 » 人物资讯 2025-07-02

我国唯一一家相互制寿险机构迎来掌门人变动。6月30日,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信美人寿”)公告,杨帆因个人原因辞去该社董事长等职务,将由其初创团队另一成员胡晗接棒董事长一职。

成立至今,信美人寿的管理层一直较为稳定,杨帆是该社首任董事长,任期长达八年。此次杨帆突然请辞,也给保险圈带来了些许惊讶。核心管理层变更,将给信美人寿带来哪些影响?这家成立八年的相互制寿险机构,走出了自己怎样的特色?又面临哪些瓶颈?

“核心人物”离任

根据信美人寿公告,杨帆因个人原因辞去该社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董事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委员、管理执行委员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法定代表人等除该社执行董事、管理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外的一切职务,书面辞职报告已于6月30日送达董事会生效。

信美人寿同时表示,经董事会审议通过选举胡晗担任董事长,其任职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任职资格核准之日起生效。

信美人寿的人事变动,吸引着外界目光。杨帆一直是信美人寿这家相互制寿险机构的核心人物,自该社筹备之时即为创始人,开业之后担任董事长至今。简历显示,杨帆先后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总公司、中国保监会办公厅任职,历任中国保险(欧洲)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香港中国保险集团公司董办总经理兼总办总经理,民安中国董事,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等职务。

胡晗也是信美人寿筹备组成员之一,此前为信美人寿副董事长、总经理。筹建信美人寿前,胡晗于1993年至2015年先后担任中国光大集团预算委员会秘书,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财务部总经理,香港华鹰资产管理公司董事,上海林耐实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管理合伙人,浙江中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对于此次核心管理层调整,信美人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管理层平稳交接后,公司高管团队稳定,既有战略和业务运营保持不变,将持续在董事会带领及出资人、会员的支持下有序经营发展。

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看来,杨帆作为信美人寿的首任董事长,是其从0到1搭建的关键人物,主导了该机构早期的战略规划和业务布局。胡晗接任后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管理风格和决策方式。

承保投资两端承压

信美人寿作为一家相互制人寿保险组织,于2017年5月5日正式获得开业批复,注册地及总社位于北京,设有深圳和上海两家省级分社。

作为国内首家且目前唯一的相互制寿险机构,其商业运作逻辑有别于普通保险公司。相互保险组织没有外部股东,由全体投保人共同所有,没有股东只有出资人,自然也不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

信美人寿在今年刚刚完成了投资人引入,获得了内蒙古世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注资,运营资金变更为15.01亿元,但其自身业务瓶颈仍有待突破。

首要问题便是保费规模下滑。2024年该社实现保险业务收入69.83亿元,同比下降约23.13%。今年一季度,其保费仍处在下滑区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为6.47亿元,较去年同期缩水28.4%。

对此,信美人寿解释称,该社根据战略发展规划,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发展规划以“追求质量效益”为目标,将持续完善产品结构,对冲长期利率风险,积极创新保险产品,努力实现利差、死差、费差的三差平衡,寻求有序稳健发展。

不仅是负债端的保费缩水,在资产端,信美人寿的投资收益率同样下滑明显。2024年全年,该社综合投资收益率高达10.77%,2024年四季度单季也有3.13%。但到了今年一季度,其综合投资收益率转负至-0.09%。

在这样的背景下,拥有投资背景的胡晗将承担起信美人寿投资“回正”的重任。柏文喜认为,胡晗可能会在业务布局中更注重财务与业务的结合,对投资策略和业务结构优化有新的思路。

押注旅居养老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我国的养老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也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银发经济正成为众多保险企业共同发力的重点。

记者注意到,近些年信美人寿也在轻资产布局康养业务,该社曾公开表示,以轻资产模式打造养老保险产品与康养服务于一体的全生态综合康养生态圈,逐渐建立起覆盖国内外的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全力满足会员的多元化康养需求。

根据信美人寿提供的信息,记者了解到,截至2025年上半年,信美人寿旅居养老服务覆盖11省18基地,超6000人次深度体验;居家养老网络覆盖全国400余城;上海、杭州、苏州、成都等地布局18城医养结合机构。

当前传统寿险业务增长放缓,养老需求成为新增长点,保险公司通过布局康养产业,锁定未来数十年的客户群体。可以说,布局医康养赛道已成为险企谋求转型的关键落子和被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长曲线”。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向记者分析,当前康养需求日益旺盛,市场潜力巨大;对于中小险企来说,通过整合健康医疗资源,满足客户多元化康养需求,有助于增强客户黏性,为保险业务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保险与康养的协同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未来业务增长开拓新路径。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养老产业将进一步朝着普惠化、智慧化方向发展。不过,康养业务的投入成本高、周期长、回报慢等特点是中小险企需要面对的挑战。

记者 李秀梅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