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爆炸桃”实为瑕疵品,警惕水果营销陷阱

资讯 » 新零售 2025-07-08

眼下正值水蜜桃、油桃等桃类水果集中上市,市场上各类鲜桃品类丰富。不过,记者近期发现,一种表皮乃至果肉带有裂痕的“爆炸桃”在网络走红,涵盖油蟠桃、毛桃等多个品种,部分品类销量激增。

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爆炸桃”并非新品种,实为因品种特性、天气影响或管理不当导致的裂果,一般被视为瑕疵品,批发商去产地采购都不会选择,很少在线下渠道销售。但一些商家将这些裂果放到电商平台销售,为其冠以“爆炸桃”的名义,甚至宣称是“稀有”产品,“甜到爆炸”“比普通桃子甜5倍”“更甜更好吃”等。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多款水果通过“改名换姓”“制造噱头”成为网红产品,相关商家常以虚假宣传掩盖真实品质吸引流量。对此,专家与律师提醒,消费者需警惕此类营销陷阱,关注水果本身的口感与营养,理性消费。

“爆炸桃”走红

近期,有消费者向记者反映,其网购到一款“爆炸桃”,口感优于普通桃子。随后,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不少店铺都在销售“爆炸桃”,涵盖油桃、毛桃等多个类别,包括黄金油蟠桃、映霜红、安丘蜜桃等品种。部分商家在商品页面写着“稀有爆炸桃,10斤不够吃”“甜到爆炸”“比普通桃子甜6倍”“更甜更好吃”等宣传语,吸引消费者眼球。

电商平台销售的不同品种“爆炸桃”。 电商平台截图

记者注意到,“爆炸桃”表皮均有裂痕,部分桃子裂痕较大较深。有店铺部分黄金油蟠桃“爆炸桃”周内销量上涨5倍,有店铺的黄金油蟠桃“爆炸桃”月销量达1000单以上,不少消费者评价“裂口的桃子更甜”。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沂蒙山区水蜜桃”店铺购买了一箱声称“爆炸桃”的黄金油蟠桃(2250g),售价29.9元,折合6.64元/斤。据店铺客服介绍,该产品为山东临沂产地直供的自然裂口瑕疵果,商品页面明确标注“自然裂口瑕疵果,更甜更好吃”。记者收到货之后发现,包装箱内共有14颗油蟠桃,裂痕大小不一。

记者购买的“爆炸桃”黄金油蟠桃。 记者 刘欢 摄

除油蟠桃外,电商平台还有蜜桃品类的“爆炸桃”。某电商平台“友口福农产品”店铺销售的高山小蜜桃主打“树熟‘爆炸桃’”概念。其客服解释称,该品种成熟过程中易自然开裂,形成独特裂口。

记者还发现,电商平台标为映霜红品种的“爆炸桃”仅存在链接,无法发货。相关商家称是冬桃,要等到10月份才会成熟上市。

“其实就是次果”

相比电商平台,“爆炸桃”在线下市场难觅踪影。近期,记者走访北京多家商超、果蔬市场,均未看到这类带着裂痕的“爆炸桃”售卖。

特吉特果蔬市场一位水果商户告诉记者,带伤口(裂痕)的桃子是瑕疵果,产地都没人收。消费者肯定是希望买到好看又好吃的桃子,这种瑕疵桃一般很少进入线下市场。北京一位批发商户向记者证实,批发商去产地采购都不会选择裂口果。“瑕疵品没人买,还容易腐烂变质,很少能流通到商超货架。”不过该批发商户也提到,部分农户、商贩会觉得可惜,就把这一类裂口桃放到网上卖,销量还不错。

在电商平台,就有商家坦承,“爆炸桃”确实不是新品种,而是长势不好的裂果,以“爆炸桃”名义销售,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这都是一些水果商贩故意制造噱头,只能在线上卖,价格还不便宜。”特吉特市场商户直言,“其实就是次果,收购价便宜得很,网上卖得比好果还贵,利润空间大得很。”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随机选择了5款“爆炸桃”,其售价存在数倍差别,其中,一款毛桃品种“爆炸桃”,折算后单价高达15.7元/斤,是5款中最高的。价格最低的是“沂蒙山老杨特产”店铺的黄金油蟠桃“爆炸桃”,折算后单价为4.8元/斤。

某电商平台5款“爆炸桃”品种和价格。 记者 刘欢 制图

而就成本来说,山东蒙阴地区一位水果商户向记者介绍,目前网络上一些“爆炸桃”是黄金油蟠桃高次果,产地批发价是1.8元/斤-2元/斤,而正常的优质果批发价是4元/斤。

记者在农产品交易平台“一亩田”查询发现,7月7日,毛桃的产地货源价格是1.78元/斤,油蟠桃的产地货源价是3.64元/斤。以此粗算,记者随机选择的上述“爆炸桃”,多数均有不小盈利空间。

甜度宣传夸大

被包装成“爆炸桃”卖点之一的裂口,是如何产生的?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曹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解析了 “爆炸桃” 的形成原因。他指出,这类桃子开裂或炸开的现象,主要与品种特性相关,部分品种的桃子本身就容易“爆炸”,其原理是果肉细胞在快速吸收水分后生长速度加快,而果皮生长相对缓慢,最终被果肉撑破,形成裂痕甚至炸裂。这种情况在桃子生长期间若遇上“前期干旱、后期雨水充沛”的气象条件,会表现得更为普遍。

曹珂进一步解释,不同的品种也各有不同,比如油蟠桃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特性,果核发育不规则,激素不平衡导致裂果。水蜜桃裂痕情况不多见,若出现裂痕则可能是管理不当造成的,像“映霜红”这个品种本身就是易“炸裂”的桃子,后期雨水充沛以及管理不当都有可能导致炸裂。“这些‘爆炸桃’其实都可以通过良好的栽培管理,比如套袋,合理排水等措施有效减少桃子裂果现象。”

同时,记者发现,电商平台不少“爆炸桃”页面宣称“更甜更好吃”“比普通桃子甜数倍”。对此曹珂明确表示,裂口与糖分高低并无正比关系。这类桃子吃起来甜,是因为品种本身就属于高甜度水果,但绝不可能达到所谓 “甜度是普通桃子的6至7倍”。

对于其食品安全和营养,曹珂表示,“爆炸桃”本身是没什么问题,可以食用,但由于其裂痕难以保障运输,可能会出现容易快速腐败的可能,其营养价值也和普通桃子没两样。

电商平台“爆炸桃”商家宣称其甜度高于普通桃。 电商平台截图

记者注意到,一些商家会在购买页面如实说明桃子裂口为天气原因,但又强调其味道很甜。也有消费者认为,只要没有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可以消费的。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醒,桃上有了裂口,极易长菌、霉变,因此建议消费者选购时多加甄别。“若裂口处有霉斑,务必禁止食用”。同时,商家应主动告知消费者裂口成因,让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主选择。

警惕水果骗局

近年来,不少水果都通过“改名换姓”在互联网迅速走红:今年3月曾报道过普通梨经高温加工被包装成“藏乌梨”,宣称来自青藏地区;贵妃芒的畸形果被冠以“辣椒芒”之名在线上售卖;川渝地区街头常见的用李子或者西梅加工的蜜饯“金喜梅”,被游客误认为是当地特产水果……

这些网红水果的走红,多依赖各类营销噱头:商家用“网红标签”掩盖水果真实品质,或将次果当作优质果售卖,或把次果加工成蜜饯冒充鲜果,通过短视频、种草文案等渠道大肆炒作博取流量,以此吸引消费者关注。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钟兰安向记者称,无论是将瑕疵桃包装成“爆炸桃”高价销售,还是把普通梨加工后冒充青藏“藏乌梨”,若实际产品与宣传的品种、产地等信息不符,即涉嫌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消费者若买到不合格产品,有权依法要求理赔。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果树种质改良研究中心副主任曾文芳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消费者要避免陷入此类营销陷阱,需对果品知识有一定了解,不被新奇概念轻易迷惑,建立“需求导向”而非“流量导向”的消费观。曾文芳强调,真正优质的水果,核心价值在于口感与营养,而非短暂的网络热度。

钟兰安进一步建议,消费者应当警惕这类水果营销中心的“概念骗局”,不管是货真价实,还是言过其实,水果的名称并不重要,消费者选购时更应该关注水果本身的口感和营养,保持理性消费。另外,建议相关电商平台需深刻商品描述的真实性,下架虚假宣传的产品;监管部门或者权威科普机构也可以定期发布水果选购指南,曝光常见骗局,维护市场秩序。

记者 刘欢

编辑 李严

校对 穆祥桐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