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盘点|中国脑机接口进入临床试验,拓展消费级应用场景

资讯 » 新科技 2025-07-11

2025年被视为国内脑机接口行业的“元年”。今年上半年,国内多个科研团队宣布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正式或即将进入临床阶段;与此同时,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产品也在拓展更广泛的消费级市场应用场景。


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完成

一个深脑装置让一位失去四肢的男子可以玩电脑游戏——这是中国进入人体试验阶段的诸多脑机接口(BCI)装置之一。

今年5月,上海医疗技术公司阶梯医疗向媒体披露,已完成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植入患者脑部的设备类似于全球首富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植入设备,但阶梯医疗的设备探针比Neuralink的设备要少一些,且体积更小、侵入性更低。

据介绍,受试者在接受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植入后,仅用2-3周的训练,便实现了下象棋、玩赛车游戏等功能,达到了与普通人控制电脑触摸板相近的水平。

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与博睿康公司研发的脑机接口设备,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入组30至50名患者进行植入,在国内大约10个中心展开,选定的入组患者为脊髓损伤患者。

其他脑机接口企业也陆续开启了正式临床试验前的人体植入,这些是由研究者发起的试验(IIT)。今年3月,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和北京芯智达宣布,双方联合开发的“北脑一号”智能脑机接口系统已完成首批3例患者的人体植入,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明年将进入正式临床试验。

浙大二院也已于今年3月进行了首例“肌电反馈的脊髓神经接口”植入手术,让一名脊髓损伤患者重新行走。该设备由佳量医疗参与研发生产,在患者植入脑机接口设备后,通过外部调控软件可以指挥体内刺激装置给脊髓放电,从而精准激活肌肉群,同时腿部无线肌电信号采集装置可以把腿部的肌力反馈给外部调控软件,来微调体内装置的刺激参数,形成闭环。

今年年初,上海脑机接口公司脑虎科技宣布在癫痫患者大脑中植入了脑机接口设备。一名19岁的癫痫患者在进行脑机接口手术后,不仅能脑控操作“吃豆人”等基础款电脑游戏,还实现了对《王者荣耀》《黑神话:悟空》等大型复杂游戏的精准脑控操作。此外,受试者还可通过意念,流畅地上网和操作各种App,控制智能轮椅和智能家居设备。

中国的研究者正在多个方向推动脑机接口领域的进展,例如改进解码神经数据的算法和植入设备。同时,政府也已将脑机接口列为优先扶持的创新领域,投资机构大量资金争相涌入该领域。

上海科技大学计算机神经科学家李远宁表示:“许多中国年轻科学家都参与到脑机接口发展的浪潮,包括工业开发。中国有完善的医疗基础设施和庞大人口基数,为临床试验和技术验证提供了条件,这些进步能惠及全世界的患者和研究者。”

探索消费级脑机接口应用场景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的一大方向是以解决临床医疗问题为导向,应用于癫痫、帕金森、截瘫等疾病患者的治疗,帮助患者重建肢体运动功能。与此同时,一些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开发企业也在探索消费级的应用场景。

所谓“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是指无须手术对人体植入电极,直接从皮肤表面记录神经活动信号。这种脑机接口理论上更安全,且产品获批相对容易,能够更快地进入商业化变现。但挑战在于它的有效性,因为要在大脑外部精准地采集信号相对困难。

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强脑科技是国内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头部企业,该公司以智能仿生手起家,还开发了儿童孤独症干预的可穿戴设备。上个月,强脑科技与床垫行业龙头喜临门合作,将脑机接口技术引入智能床垫产品,展现了脑机接口在健康管理方面的应用场景。

据介绍,利用脑电检测技术(EGG),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解码大脑在不同睡眠阶段的神经信号状态,用于改善用户睡眠质量。加入了脑电技术的智能床垫,可将人体睡眠时的脑波反馈给智能调控系统,系统可根据脑波的变化精准调控床垫的温度、软硬度及不同的模式,提升睡眠质量。

此前,在消费级市场上,已有脑机智能安睡仪这类产品上市。强脑科技创始人CEO韩璧丞在谈及脑机接口公司为何进军消费级领域时表示,他希望脑机接口设备能与普通人的生活产生关联,而睡眠产品就是公司向世界展示脑机接口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一个实例。他认为,睡眠是一个巨大市场,与每个普通人休戚相关,而脑机接口技术能够在这个领域发挥作用。

展望未来,脑机接口设备在消费级的应用还包括意识的延伸和增强的外脑,并有望实现所谓的“心电感应”。上个月,马斯克在Neuralink的一场发布会上展示了未来消费级脑机接口的形态——人类大脑将与AI全面集成,实现意识层面的互联。马斯克大胆预测,这一目标将于2028年实现。

届时Neuralink一款被称为Deep的设备可将电极插入大脑的任何区域,电极通道数量预计可达到1万个,从而可访问大脑的任何区域,不仅能治疗精神疾病、疼痛等神经系统疾病,还能让全体人类获得AI的能力。

不过,投资人并不认为这一刻很快会到来。火山石资本管理合伙人章苏阳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更通用的脑机接口技术还远未到真正的爆发点,即便是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脑虎科技CEO彭雷也表示,通过更高准确率和移动速度的运动解码,以及更快速的语言解码或许能在两三年内实现,但此类解码还仅仅涉及了人类较为基础的知觉感知能力。对于更高级的感知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如意识,记忆,情感等能力的读写,还需要较长时间。他预计,要实现对这些高级认知能力的读写,可能需要等到2035年至2045年之间。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