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提到,很多人脱口而出的就是“卖不动啦”。不管是北上广深那些老旧的小户型,还是三四线城市新建的高层住宅,挂牌数月无人问津早已成了常态。曾经“一房难求”的火爆场景一去不复返,现在是“求着卖都没人要”。但说实话,房子卖不掉带来的苦恼,和接下来要说的这4件事比起来,真算不上什么。
房子空置,有房却无“家”之感
不少家庭手里握着不止一套房,两三套的也大有人在。可这些房子,很多并非出于自住需求。有的是早年跟风投资买的,想着能赚一笔;有的是为孩子将来结婚提前准备的;还有的纯粹是看价格便宜,顺手就买下了。然而,真正用于居住的往往只有一套,其余的都空着。这些空置房,要么得持续交物业费,要么在岁月中慢慢老化。
我有一位朋友,在郊区新城买了套二套房。当初买的时候,满心期待周边配套会越来越完善,地铁也会延伸过来。可这一等就是六年,周边连个像样的商场和超市都没有。房子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又潮湿得没法住。朋友原本打算把房子租出去,在网上挂了三个月,来看房的人倒是不少,可没有一个愿意租。空着吧,心疼那不断投入的成本;卖掉吧,价格被压得极低,让人心凉。最折磨人的不是房子本身,而是明明知道它很难升值,还得继续“养着”,想处理却毫无办法。
房贷压身,收入却断流
这个问题在当下愈发凸显。过去,大家买房习惯先贷款,然后用工资慢慢还。可如今,工作不稳定了,行业变化迅速,裁员的消息满天飞。原本指望的稳定工资一旦中断,房贷立马就成了沉重的负担。
更棘手的是,有些人身上背负着不止一套房贷,尤其是那些曾经热衷炒房的人。以前靠租金还能勉强覆盖利息,可现在房子租不出去、卖不出去,月供却一分都不能少。一个月七八千的贷款,收入减少后,压力一点点累积,最终变成了无法承受的重担。现在很多家庭表面看着风光,实际一算账,一半工资用来还房贷,另一半还得应付孩子教育、父母养老以及日常开销。哪怕是中产家庭,也很容易陷入“被套牢”的困境。这种无形的焦虑,比房子卖不掉更让人煎熬。
居住体验差,想换房却难如登天
说实话,国内很多商品房,虽然名义上是“商品”,但实际居住体验却差强人意。开窗就对着隔壁阳台,厨房只有一扇小窗,卫生间没有通风设施……这种情况在老小区尤为普遍。
以前大家觉得“能住就行”,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居住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着不舒服就总想着换房。但问题是,换不起啊。改善型住房的门槛依旧很高,新房动辄上百万。老房子又卖不掉,过户还得缴纳不少税费。想换个好点的房子,却发现四处都被堵死了。
更让人闹心的是,有些人当年为了省钱,买了户型奇葩、光照差的便宜房。住了三五年后才发现后悔不已,可此时房价又没涨,流通性还特别差。挂出去后,看房的人寥寥无几,就算有人来看,也纷纷摇头。就这样,想换换不了,住着又憋屈,这种无解的困境,比“卖不掉”更让人郁闷。
父母养老难,子女购房难
这是最近几年很多家庭面临的共同难题。父母住在老小区,没有电梯,楼层又高,平时上下楼成了大难题。有时候生病了,要把人抬下楼都费劲。可你想给他们换个带电梯的小区,却发现他们不习惯新环境,舍不得老邻居,说什么也不愿意搬。
另一边,年轻人也想自立门户,可一看房价、首付和月供,就望而却步了。有些城市虽然房价有所下降,但和年轻人的收入相比,依然高得离谱。一对小夫妻,两份工资,扣除生活成本后,攒个三五年也未必能凑齐首付。而你要是想帮孩子出钱,又得从自己的存量房里变现,可问题又绕回来了——房子卖不掉。
这就是典型的“中间卡死”:上有老人需要照顾却动不了,下有子女需要购房却接不上。家庭资产看着不少,可真要用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根本无法转化为实际的资金支持。财富明明写在房产证上,但真正需要流动的时候,才发现它比纸还轻。
房子卖不掉确实让人焦虑,但真正影响一个家庭生活质量的,是这些环环相扣的难题:房子空置、现金被锁、想换不能、老小不能顾。这些问题正在一个个城市蔓延,相信不少家庭都或多或少地遇到了。作为房产商,我也希望大家在购房时能更加理性,避免陷入这些困境。
相关文章
2025-07-1210阅读
2025-07-1210阅读
2025-07-1210阅读
2025-07-1210阅读
2025-07-1210阅读
2025-07-1210阅读
2025-07-1210阅读
2025-07-1210阅读
2025-07-1210阅读
2025-07-121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