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过半,房地产市场依旧风云莫测,政策信号频频释放,购房者徘徊于“上车”与“观望”之间,举棋不定。然而,两位商界巨擘——马云和王石——近期观点的微妙重合,却为这迷雾重重的市场提供了一丝指引。
王石先生在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峰会上,率先指出七月是一个关键节点。他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政策消化和市场沉淀,政策红利将在七月之后逐步释放,市场信心有望逐步恢复。但他同时强调,这种回暖并非重回过去的高增长模式,而是趋于平稳、理性。 这番谨慎乐观的预判,为市场注入了重要的观察坐标。
随后,马云先生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指出房地产市场已调整三年,“快到底了”,并预测下半年政策环境将趋于宽松,七月之后市场可能出现修复性上涨。 这与他早年“房价如葱”的激进言论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其对市场底部判断的务实和谨慎。
表面看来,两位大佬均将七月视为市场转折点,似乎向犹豫的购房者释放了积极信号。然而,深究其观点背后的逻辑,则远非如此简单。
首先,他们达成了对市场调整周期的共识。马云认为调整“快到底了”,王石则指出市场已进入调整期。 两人都认同,在经历长时间的深度调整后,市场继续大幅下跌的空间已相对有限。 “稳”字当头,成为当前市场的主旋律。 马云多次强调未来房价不可能大幅上涨,将进入一个“稳中有降”的阶段,王石也持类似观点,认为房价将保持稳定,甚至缓慢下跌。
其次,二人均看好政策效果的未来显现。马云提及下半年政策宽松的预期,王石则明确指出政策效应的释放是七月节点的关键。 他们对市场能否企稳甚至出现修复性行情,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支持的力度和落地效果。 近期中央及地方政府围绕保交楼、优化限购、降低首付和利率等政策的持续发力,正是支撑他们判断的重要依据。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逻辑,是回归房地产的居住属性。 马云强调房地产需“回归居住属性”,王石也警示市场回暖并非回归高增长模式,都指向了同一个核心:房子是用来住的,而非单纯的投资品。 这与国家“房住不炒”的定位完全契合,两位大佬的观点也暗示,过去依赖房价暴涨的投资逻辑已彻底失效,未来市场将以居住需求为根本驱动力。
那么,普通购房者究竟是“尽快”还是“再等”?答案取决于自身需求。 刚性自住需求且经济条件允许,首付和月供压力不大的购房者,现在或许是值得考虑的入市时机。 而带有明显投资目的的购房者,则需保持谨慎,切勿盲目乐观,因为“稳中有降”才是市场的主旋律,过去那种房价暴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总而言之,马云和王石在2025年中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惊人地一致。他们对市场调整周期即将结束的判断,对七月之后政策效果可能显现的预期,以及对房地产必须回归居住属性的强调,都为市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然而,最终的决策权仍在购房者手中。 自住刚需者应在充分评估自身经济状况和房源情况后,积极关注市场,抓住政策窗口期和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投资者则需摒弃暴涨幻想,转向更理性、更注重长期价值的投资策略,或者干脆三思而后行。
"
相关文章
2025-07-1421阅读
2025-07-1421阅读
2025-07-1421阅读
2025-07-1421阅读
2025-07-1421阅读
2025-07-1421阅读
2025-07-1421阅读
2025-07-1421阅读
2025-07-1421阅读
2025-07-142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