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合肥一间不起眼的实验室里,一群科学家正在改写人类太空探索的规则。他们手中的月壤砖头,或许正在铺就人类移民月球的第一条路。
从地球往月球运东西成本极高,每公斤物资的运输费用可能高达数十万元。如果未来要在月球建设基地,建材总不能都从地球运吧?深空探测实验室的月壤 3D 打印系统,就瞄准了这个问题。该系统的技术负责人杨洪伦介绍,它能利用聚光太阳能,把月壤高温熔融后制成月壤砖,还能打印出各种形状的构件,满足盖房子、修路、建设备平台等需求。
但月球的环境给科学家出了大难题。杨洪伦团队反复试验后,选择用光纤束传导能量,成功解决了月球昼夜温差300℃、真空环境下的能量传输困境。当第一块灰色月壤砖在实验室诞生时,现场工程师们传看这块“外星建材”如同捧着新生儿——它意味着人类在月球上盖房,再也不需要从地球天价运送水泥钢筋。
而在隔壁实验室,祖琳工程师展示的装置更关乎生存根本:一套布满细长钻针的设备正在模拟从月壤中“抽水”。“月球两极埋着亿吨级水冰,我们的群针系统像吸管插进奶茶杯。”钻针加热含冰月壤产生水蒸气,经特殊管道冷凝成冰,最终融化成饮用水。这套系统攻克了月球真空环境下水汽收集的世界级难题。
数据显示,从地球运1升水到月球成本超过20万元。而祖琳团队的技术一旦应用,不仅解决宇航员喝水问题,还能电解水制取呼吸用的氧气、火箭燃料用的液氢液氧。美国NASA专家私下承认:“中国人在原位资源利用上走在了前面。”
深空探测实验室的任筱强道出关键:“就地取材才能实现长期驻留。”过去载人登月像野外露营,所有物资靠地球补给。而中国科学家瞄准的是在月球“安家落户”——用月壤建房,采月球水源,甚至用月壤提炼金属材料。当阿波罗计划留下的脚印逐渐模糊,新一代探月者要留下的是永久的家园。
有网友称:“以后月球房产中介会不会喊‘依山傍冰湖,月壤别墅一套’?”“小时候听说嫦娥喝露水,现在知道月球真有水,神话变科学了!”
这些突破背后是深空探测实验室三年的埋头攻坚。从月壤砖到水冰提取,中国航天人正把“月球基地”从科幻片搬进现实。当其他国家还在争论谁先重返月球时,中国科学家已默默解决着最实际的生存问题。
宇航员在月球拧开水龙头的那一刻,将改写人类文明史。它意味着地球生命首次在地外天体建立不依赖母星的生存闭环。这些灰扑扑的月壤砖和布满钻针的机器,正在搭建通往星际文明的阶梯。人类迈向深空的脚步,从此不必被地球的脐带所束缚。
相关文章
2025-07-1425阅读
2025-07-1425阅读
2025-07-1425阅读
2025-07-1425阅读
2025-07-1425阅读
2025-07-1425阅读
2025-07-1425阅读
2025-07-1425阅读
2025-07-1425阅读
2025-07-142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