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成都金牛
7月初,金牛区迎来产业新地标的落成——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西建设”)总部大楼中国华西科创中心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即将投入使用。这座总建筑面积9.2万平米的建筑群,不仅是这家扎根金牛38年的老牌勘察设计企业“轻转重”的信心宣言,更是金牛区推动产业链聚集、提升区域产业能级的关键一步。
6月底,《川渝共建国际消费目的地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发布,明确提出联动打造“蜀里安逸·渝悦消费”品牌,增强消费市场竞争力。在机遇与行动的双重背景下,金牛区正通过深耕赛演、文旅、园区等场景,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立园满园”之路。
本期以成都金牛区国宾都市文旅产业园为调研对象,关注成都区级“跨产业联动”抢跑“策略”。
上半年举办赛演活动100余场
围绕核心载体培育“镇园之宝”
金牛区深谙大型赛事演艺活动对城市活力和消费的强劲拉动作用。依托区内得天独厚的载体资源,如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等大型场馆,金牛区正全力打造“赛演+文旅”融合的体验场景。
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等场馆已成为承接大型演唱会、体育赛事的首选地。围绕这些核心载体,金牛区国宾都市文旅产业园管委会正在实施“镇园之宝”培育计划,加快推动赛事演艺全产业链发展。“比如开一个演唱会,前端有灯光音响等自动化设备研发,中端有活动组织、经纪引进,下游有消费场景打造、票务销售。我们围绕这个链条,定向培育和招引优势资源,形成集聚效应。”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通过场馆赋能打造演艺高地,让“看演出”成为吸引人流、带动周边文旅消费的核心引擎。目前,金牛区依托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成都露天音乐公园等大型场馆资源,举办中超联赛、明星音乐会等活动,建设凤凰U街、番喜集等消费场景,推动人气流量向经济增量转化。
去年以来,金牛区举办大型演出活动100余场,带动商贸、餐饮、住宿、旅游等相关服务业收入超30亿元。
通过项目牵引拓展产业外延是金牛区的又一打法。即将在成都西北门中心地带启动的金牛区潮流文化电竞综合体项目是金牛区拓展“赛演+”边界、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重要布局。该项目引入新兴生活方式业态,与区域融合发展,吸引产业集聚,创造新的消费热点和体验场景,将赛事演艺的流量转化为持续的产业动能和消费力。针对“赛演+文旅”体验场景,金牛区将全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依托产业集聚优势,加快对产业细分领域进行研究,充分发挥产业上下游优势资源,推动“赛演+文旅”产业在金牛区国宾都市文旅产业园持续蓬勃发展。
“出门见绿、入园即可互动体验”
让公园不止于“逛”
金牛区拥有天府艺术公园等优质公园资源。如何让公园不止于“逛”,更能“玩”、能“学”、能“消费”?金牛区的答案是:植入高品质、互动性强的特色场景。
走进四川省欧普康视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欧普康视”)运营的四川省青少年防近视科技馆。该馆将前沿的眼健康科普与元宇宙、AR技术深度融合。市民游客通过手机APP扫描地面特定图标,即可触发虚拟眼球结构、视力异常模拟等沉浸式互动内容,将枯燥的科普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体验。“我们跟金牛区政府签约时就约定要建这个馆,它免费向全成都市民开放。这不仅仅是一个科普场所,更是公园里一个独特的科技体验和健康消费新场景。”欧普康视总经理杜文渊表示。这种“出门见绿、入园即可互动体验”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公园的吸引力和停留时长,创造了新的消费触点。
据了解,金牛区正积极推动天府艺术公园及周边区域,从单纯的公益属性向“公益+商业”融合转型。依托公园生态和文化场馆的天然吸引力,引入与公园调性相符的商业业态和文创消费,解决“公园是公园,商业是商业”的割裂问题,打造自然生态、文化艺术与休闲消费共生的新空间,让公园真正成为拉动区域文旅消费的重要节点。
为焕新“公园+景点”旅游场景,金牛区加快易园园林艺术博物馆提档升级,在天府111商业水街引入UCCA当代艺术馆、天府艺境等20余个首店品牌;依托天府美术馆、当代艺术馆等文化地标,举办蓉荣花季等展览10余场,公共教育项目“艺术夜巴适(bus)”青年夜校“获评2024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
陪跑存量企业、招引增量企业
园区高质量发展成效突出
园区的“立园满园”,核心在于企业的集聚与共生共荣。金牛区一方面服务好存量“老企业”,另一方面积极招引培育增量“新伙伴”,通过精细化服务促进园区内企业深度链接、协同发展。
以链主企业为引领,打造“上下楼即上下游”的产业格局,是金牛区推动企业集聚的重要举措。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简称“华西建设”)新总部的投用便是这一策略的生动实践。作为勘察设计领域的“链主”企业,华西建设计划将自身及上下游合作伙伴聚集于此。“以前上下游企业分散各处,现在目标是‘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华西建设党委书记胡波介绍,“比如楼上喊一声拿了个大工程,有需求的伙伴马上就能聚拢协作,极大降低沟通成本,提升效率。”这种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物理空间集聚带动产业链聚合的模式,是金牛区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
为加速赋能企业发展,构建腰部企业生态圈,金牛区针对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引入了“一亿中流”等产业加速平台。成都一亿中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一亿中流”)位于金牛环投大厦的加速器项目,管理面积约1.6万方,签约入驻率超90%,已引入40余家优质企业。一亿中流项目运营负责人王静表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业服务基因,“企业痛点无非找人、找钱、找业务。我们通过战略咨询、自有资金投资、以及链接全国25个加速器、超千家入驻企业的庞大生态圈,帮助企业突破瓶颈。”获悉,一亿中流正聚焦AI等新趋势,联合高校打造专业孵化项目。管委会则通过网格化服务、行业交流活动、政策速配等“组团式服务”,为园区内企业扫除发展障碍。
始终坚持用心服务,切实破解企业发展痛点,是金牛区留住企业、促进“满园”的重要保障。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企业,金牛区各级部门、园区管委会、街道办等都将服务落到实处。据华西建设相关负责人介绍,华西建设在总部项目建设中面临8100万履约保证金的巨大资金压力。金牛区专题研究后,创新采用“现金+保函”的组合方式,将企业需立即支付的现金压力大幅降低至4100万,有效缓解了企业燃眉之急,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欧普康视在落户过程中,街道办派专人协同跑行政审批,卫健部门给予业务指导和政策讲解。这种“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润物无声”式服务,是金牛区优化营商环境、留住企业、促进“满园”的软实力。
金牛区中国华西科创中心的即将投用,标志着区域产业载体将进一步升级;《川渝共建国际消费目的地行动计划》则为区域文旅消费产业发展描绘了广阔前景。金牛区通过系统性地深耕“赛演+文旅”激活流量、焕新“公园+场景”提升体验、融通“园区+企业”强化生态,不仅完成了对自身资源禀赋的深度挖掘与整合,更体现着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区、响应“蜀里安逸”品牌号召的积极实践。
数据显示,国宾都市文旅产业园上半年规上限上企业营收增速达10%、重点企业税收增幅达24%,综合评价位列全市旅游园区前列。这充分证明,金牛区围绕“三大场景”的实践成效显著,不仅强化了其作为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区的功能定位,更通过独特的场景营造与产业生态构建,加速推进区域产业“立园满园”进程。
在7月11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金牛区委书记周德强指出,将全力做好文商旅体融合文章,为成都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贡献更多力量。
具体而言,金牛区将深化文旅融合,构建全域文旅格局,着眼文旅+商业、文旅+赛演、文旅+会展、文旅+更新,加快打造大道金牛·交子故里等文旅名片;提升园区能级,加强赛事演艺、文旅文博等主导产业及配套领域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引进一批话语权大、显示度高的文旅链主企业,建强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文旅园区;焕新场景业态,提质升级蓉北等文商旅体融合商圈,深入实施文旅促消费行动,升级打造抚琴夜市等一批特色街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假日经济、夜间经济、票根经济,让“去荷花池购物、去凤凰山看赛演、去天府艺术公园逛展”成为一种时尚。
金牛区深耕“三大场景”、推动“跨产业联动”的实践,正是成都全域冲刺国际消费目的地的生动缩影。从锦江的春熙路商圈迭代到武侯的文创产业集群,从青羊的文博资源活化到郫都的乡村旅游升级,成都各个区域都在立足自身禀赋,探索特色产业融合路径:有的以历史文脉为锚点激活文旅消费,有的以科创平台为引擎联动产业链上下游,有的以年轻态场景为抓手聚拢新消费势能。这些区域实践如同散落的珍珠,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主线串联,共同勾勒出川渝共建国际消费目的地的壮阔图景。成都正通过全域协同、跨产业融合,持续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
相关文章
2025-07-1510阅读
2025-07-1510阅读
2025-07-1510阅读
2025-07-1510阅读
2025-07-1510阅读
2025-07-1510阅读
2025-07-1510阅读
2025-07-1510阅读
2025-07-1410阅读
2025-07-141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