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荣耀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举行的第二场手机新品发布会。
上一次是7月2日晚间MagicV5的发布,这一次则是15日晚间X70的登台。节奏之密集,行业内并不多见。
与月初不同的是,本次发布会并未由公司新任CEO李健主讲,荣耀产品经理单人完成了总时长仅30分钟的新品发布环节。这一点确实延续了X系列产品发布的一贯不由公司CEO主讲的安排:9个月前的X60发布会是由公司中国区CMO主持,而当时荣耀一把手,还是外界熟知的"明哥",赵明。
今年1月,荣耀一号位换人,赵明因身体原因辞去CEO职务,由曾任荣耀副董事长、董事等职的李健接任,如今李健上任已半年有余。
在这半年里,荣耀举办了一系列产品及战略发布会,新任一号位李健也频频亮相于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等多个重要场合。
然而,热闹的发布会背后,荣耀的市场表现却难言乐观。市场份额已连续多季跌出行业前五,沦为"其他"。
IDC报告显示,2024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增长5.6%,时隔两年触底反弹。可荣耀的份额却不增反降,同比下滑8.1%,在前五名中跌幅最大,仅以14.9%的份额与OPPO并列前五末位;时间进入2025年,荣耀又在第一、第二季度连续被排除在国内市场前五名之外,深陷份额有限的Others阵营。
与月初发布的旗舰折叠屏手机对比,新亮相的这款中端产品从各个角度看都略显分量不足。不过,冲高也好,走量也罢,接手荣耀的李健和李健治下的荣耀本质上亟须的都还是一款能够称得上"破圈"的产品,去作为一个支点,也是一次正名。
困局之下
"怎么果里果气的?"
7月15日中午,北京某大型商圈的荣耀手机商店内,两位中年男性顾客在荣耀400系列的柜台前发出了这样一句略带调侃的疑问。
在与北京商报记者的交谈中,其中一位确有换机需求的顾客详细描述了他对荣耀400系列的初印象,他认为这款手机相机模组的设计非常像iPhone,而旁边Pro版本的三颗摄像头排布,则多少有些形似去年及今年的华为Pura。
至于15日晚发布的X70,其背后同心圆的相机模组,事实上也颇具华为Mate系列近两代的质感。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对于荣耀手机"缺乏独立设计"的吐槽并不少见。
该店一名员工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预算2000元左右的顾客群体内,荣耀400是目前店内最受欢迎的机型:"中端机预算的顾客大多会买(荣耀)400,预算多的就会去看Magic(系列)。"
在荣耀400系列手机的后侧,摆放的则是李健治下荣耀推出的一款完全意义上的新品,荣耀Power。产品定位同样是中端走量,但据店员讲述,销量并不如前一排的荣耀400。
从品宣来看,新品Power的卖点在于行业首次推出的8000mAh大电池,而数字系列迭代至今的400系列则相对均衡,7000+mAh的电池容量,配合当前价位段颇有竞争力的影像系统及内置AI。至于销量上的差别,店员说其中一点原因是"400系列的款式更多,选择更多"。
两款价格区间差异不大的中端机型,是否能在该价格段的销售内形成互补有待观察。目前的状况只是,新品未能做到"新人胜旧人"。
与荣耀门店相隔不远的某友商门店,中午时段内零零散散有多组顾客进店,而荣耀这边除了北京商报记者一行之外,大约20分钟的时间内有且仅有前述两位顾客短暂停留。这个状况,与行业大盘的整体走势似乎有些"形似"。
IDC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手机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别是小米、华为、OPPO、vivo和苹果,除去第五名的苹果外,其余四家国产品牌均录得不同幅度增长。
而未能挤进前五名当中的荣耀,在Counterpoint的统计中,以13.7%的市占率位列第六,出货量同比下滑12.8%。
分析人士指出,在市场愈发接近存量搏杀的"零和游戏"过程中,荣耀目前的处境或将更加艰难。
支点难寻
华为内部刊物曾有过一段关于李健的小故事,称他在外派到尼日利亚担任产品经理期间,曾独自在40℃左右的天气里,拎着电脑和投影仪拜访客户,从早到晚,在3个月内签下了价值3000多万美元的合同、三年内将尼日利亚市场销售额从0做到4亿美元,并蝉联全球销冠。
这段经历,让李健被内部评价为"悍将、战神"。
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出身业务一线的李健接任荣耀"一号位"后,迅速展开了一系列举措。据公开信息,正式出任荣耀CEO后,他在人事层面针对中国区38个关键岗位推进重新部署与竞聘上岗,其中45%的岗位负责人发生变动,"90后"占比达24%,旨在为组织注入新的战斗力。渠道方面,他着力整改此前存在的价格混乱、管理乏力及搭货压库等问题,通过更严格的控货措施稳定产品价格,重塑渠道信任。
产品策略上,荣耀推出了更具性价比的机型,例如荣耀400起售价2499元,叠加国补后到手价仅2124.15元,较同类竞品展现出明显价格优势。
这些努力已初见成效:荣耀400系列首销日销量同比荣耀300系列增长195%、同比荣耀200系列增长138%,不仅打破荣耀近三年手机首销日销量纪录,还在2500元至4000元价格区间内,斩获"6•18"期间乃至2025年开年以来的新品首销冠军。
不过,从前述市场份额数据来看,仅靠荣耀400系列的成功还远远不够。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一款产品在一个时段内的成功难以持续带动品牌的整体发展。李健需要找到某个绝对意义上的爆款作为支点,才能让荣耀重返头部阵营。
除了荣耀400系列,此前被寄予厚望的折叠屏MagicV5,虽有"全球最轻薄的折叠屏手机""最强AI智能体手机"等光环加身,且市场反响也不错,但折叠屏整体份额有限,难以成为拯救荣耀市场颓势的救命稻草。
IDC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将达到2.89亿台,而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为1000万台。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占中国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的比例仅约为3.5%,明显体现出折叠屏在整体手机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小。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健亟须一个爆款,一个能在主流手机市场中,凭借庞大的出货量提升品牌份额与影响力的爆款。这并非仅是某一款产品的成败,更是荣耀能否在激烈竞争中喘口气的关键。
再给李健一些时间
除了产品层面市占率的恢复,李健手中另一项主线任务,毫无疑问就是带领荣耀完成上市。
2024年12月28日,荣耀完成股份制改造,公司名称由"荣耀终端有限公司"变更为"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具备A股IPO主体资格。此次股改是其独立发展的关键一步,股东结构已扩展至20余家,包括深圳国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金资本等国资及产业链资本,形成"国资+产业+资本"的多元化架构。
2025年6月26日,荣耀向深圳证监局提交IPO辅导备案,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公司Pre-IPO轮估值约2000亿元,但较2020年剥离时的2600亿元已经有所下滑。
某头部券商分析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荣耀估值的参考系有限,小米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两家都是手机龙头,但在市值层面,小米有智家、新能源汽车,而且发展势头都不错,从成长空间和抗风险能力来说,荣耀的估值PE应该不会大于小米。
参考小米目前25倍左右的PE,荣耀对应的市值区间大约为1800亿到2250亿元。
从长远来看,荣耀在今年3月发布了"阿尔法战略",宣布将从智能手机制造商转型为AI终端生态公司,计划未来五年投入100亿美元构建覆盖全场景的AI生态体系,并在内部新增了AI新产业部门,将AI相关研发工作设定为一级研发部门,目前公司AI和软件部门员工已达2600人。
5月,李健还透露荣耀已进军机器人赛道,成立新产业孵化部,下设多个实验室,且研发的运动控制算法帮助机器人跑步速度突破4m/s,打破行业纪录。
长期战略布局,显示出李健治下荣耀对未来有着足额的野心,但当下,荣耀首先要跨过眼前的生存关。只有先在当前的智能手机市场中站稳脚跟,才能为未来的战略转型提供坚实的基础。
记者就相关业务问题多渠道联系了荣耀相关人士,但截至发稿均未得到明确答复。
当然,这个答案最终必然会由市场给出,只是还需要一些时间。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王天逸
相关文章
2025-07-160阅读
2025-07-160阅读
2025-07-160阅读
2025-07-160阅读
2025-07-160阅读
2025-07-160阅读
2025-07-160阅读
2025-07-160阅读
2025-07-160阅读
2025-07-16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