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在免签“朋友圈”扩容以及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退税政策的推动下,“China Travel”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由常规的打卡式观光向解锁多样中国、体验多样中国而转变。
在北京秀水街,几辆载着外国游客的大巴车停在门口,游客们成批走进商场选购商品。一家工艺品店里,几位来自挪威的游客正在选购茶杯。这是她们第一次来中国旅行,到秀水街购物,他们留出了一天的时间。
挪威游客称:“我买了三种茶,还在这家很漂亮的小店里买了一个小茶杯。我觉得中国的商品真的很漂亮,茶杯的设计非常精美,质量也很好。”
挪威游客称:“我买了很多筷子,还有一件漂亮的中式传统上衣。我觉得在这里能用很实惠的价格买到很不错的东西。”
北京商户称:“现在接待外宾明显量比去年多一些,包括欧美像各个国家都会多一些,数量增长了一倍多。”
北京秀水街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腾称:“今年上半年,秀水街接待的入境游客同比2024年同期翻了一番,销售额预计提升80%以上。他们对中国元素的一些文化文创产品很感兴趣。”
深圳的华强北也是很多外国游客慕名而来的必打卡目的地,从智能手表到降噪耳机,从无人机到AI眼镜,各种品类丰富的电子产品都是他们的心头好。
波兰游客称:“我们过来购物的,我们买了电子产品、一些玩具,这些都是家居用品,都很好。”
深圳华强电子世界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承珠称:“从市场来看,整个外国友人来华强北购物今年上半年同期对比增长了50%,外国朋友到华强北6月份日均7000人次,现在增长到8000人次,甚至还多。”
不只是“中国购”,随着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增强,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期待在中国旅行的时间再长一点,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感受能再深入一点。在北京的胡同街区,一个来自西班牙的入境旅游团正在体验一场“深度胡同游”。他们乘坐老北京人力三轮车,从什刹海地区一路穿行到达银锭桥,了解胡同的文化内涵,接着走进一户家庭,进一步了解老北京四合院的生活形态与历史文化。
西班牙游客称:“这里的生活方式很有意思,比如这些门,每扇门都各不相同,门上的图案符号都有不同含义,蕴含着很多传统。能来到这里,了解这里的文化、人和习俗,真的非常棒。”
西班牙游客称:“在中国,万物都有背后的含义,这种象征意义、这些图案纹样都特别好。我自己尤其喜欢绘画,看到这里用毛笔作画的方式,觉得非常独特,我很享受这种体验。”
导游任超告诉记者,随着入境政策的持续优化,他能明显感觉到今年入境游客量的增长。今年,他每个月的接团数量接近去年均值的2倍。此外,外国游客的需求和旅行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北京导游任超称:“许多外国旅游者除了游览大众景点之外,还向我们提出了一些要求,希望了解北京人真正的生活。2024年中轴线申遗成功,钟楼和鼓楼是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今年我们特意将鼓楼和钟楼纳入产品中。”
与此同时,在免签政策红利的深度释放下,外国游客的足迹也正从一线城市、知名景区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县域城市,给文旅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
某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文化体验类产品成为今年入境消费新亮点。非遗工坊、民俗演艺、市井生活探秘等沉浸式玩乐项目预订量同比飙升300%,其中布艺扎染、剪纸、陶艺手作等非遗体验项目最受外国游客欢迎。同时,川剧变脸、京剧演艺在携程海外平台预订量比去年增长了近10倍。端午节期间,不少外国游客加入多地划龙舟的队伍中,也让人印象深刻。
从拖着空行李箱来“扫货”,到在胡同里骑行、穿着汉服打卡,再到排队参观AI展、体验科技互动馆,我们可以看到,外国游客的中国之旅不再只是“转一转,看一看”,而是正在转向文化、生态、科技等等多元融合的深度体验。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数量大幅增长。其中,北京口岸出入境外国人达290余万人次,占出入境总量的近三成,同比增长36.5%;上海接待入境游客424.8万人次,同比增长38.5%。这背后,是中国持续优化免签政策、扩大免签国家范围、提升旅游便利化水平的努力。也正因如此,中国正成为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心中的“常来常新”的超级目的地,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生动的中国正展现在世界面前。
央视网
相关文章
2025-07-178阅读
2025-07-178阅读
2025-07-178阅读
2025-07-168阅读
2025-07-168阅读
2025-07-168阅读
2025-07-168阅读
2025-07-168阅读
2025-07-168阅读
2025-07-16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