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理想i8撞飞乘龙卡车车头的测试视频,引发网络巨大争议。
三方也都陆续下场回应了。
理想汽车:测试目的只是为了验证和提升理想i8的被动安全性能,并非针对其他任何品牌进行产品质量评价。
对于测试过程导致东风柳汽乘龙品牌被意外卷入舆情争议,实属无心之举。双方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并称一直很敬重乘龙卡车,会积极响应国家反内卷的号召。
理想汽车此前选择硬刚到底,公开表态“可以再撞一次”,如今的回应语气明显弱了,可见这个澄清是息事宁人的意思了。
有两个重点:1、工作团队疏忽大意,把测试的对车企业声誉损害了,尽管是无意之失的责任跑不掉,有错就认才是正确的做法,也能体现出务实作风,但是这个机会它自己丢掉了。
2、事后企业高管对于对手企业的回应太过,是激化矛盾的关键节点,显示出该人极度自负或缺乏舆情应对能力,大减分。一个高管代表着企业形象,一个企业树立形象很难,毁掉很容易。
但是从理想这个回应看,还是有点高傲,看这两天舆论的发展,i8 面临的舆论挑战一点也不比MEGA小。
并且,理想声明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篇幅,都在介绍理想汽车的安全性,即便在风口浪尖,这也是要抓住流量。
其实,正在君想说,如果各种测试没有统一的标准,各自设计好利己的标准,结果都是一片向阳,那意义在哪呢?为了糊弄消费者吗?
当专业测试,演变成了营销化趋势,那就会引发信任危机,当营销过度,就没人再关心理想i8产品本身。这个回应,其实很多消费者是不买账的。
再来看中国汽研的回应:测试卡车为市场端随机购买的二手车,在测试前进行了整备,配重至8吨,在经过高强度碰撞后,整体结构完整,车门可以正常打开。
仅验证理想i8的车辆安全性,不涉及其他车辆的安全评价。
中国汽研这个回应,没有提到那辆卡车的状态,机舱是不是没有锁住等。
当营销炒作淹没了技术严谨性,第三方测试需要有第三方监督介入,才能避免测试争议。
可见,中国汽研的声明,暴露了测试标准对壁障车状态的模糊地带,更是通过这种灰色地带,进行营销式测试的商业合作。
这是不负责任的营销噱头,不要把测试变成营销表演。
乘龙:真安全,不作秀。
感觉乘龙还是有点不服气的样子。
虽然两份声明,说清了事件的前因后果,但对于乘龙重卡而言确实造成了一定伤害,而且影响了自身的公信力,后续再做类似实验还是更应严谨全面。
对此,你怎么看?
版权声明:本文为正在说车原创,请联系授权,未经允许严禁,且图文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盗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文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到您的作品,请联系我们索取稿酬或者删除。
相关文章
2025-08-050阅读
2025-08-050阅读
2025-08-050阅读
2025-08-050阅读
2025-08-050阅读
2025-08-050阅读
2025-08-050阅读
2025-08-050阅读
2025-08-050阅读
2025-08-05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