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这一仗,单季血亏超百亿

资讯 » 新科技 2025-08-18



京东留在外卖牌桌上的代价有点大。

作者丨王薇

编辑丨董子博

尽管市场早有低预期,京东外卖超百亿亏损仍给 Q2 财报砸出历史性“大坑”。

8 月 14 日港股盘后,京东集团发布了 2025 二季度财报。其中,“高增长” 与 “低利润”的分化态势十分明显。

营收方面,2025 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收入 3566.6 亿元,同比增长 22.4%;利润方面,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 62 亿元,同比下滑 50.8%; Non-GAAP (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 74 亿元,同比减少 49%。

财报的公布也进一步影响到其股价的变动,在财报公布之后,京东港股连续两日下跌,截至 15 日收盘,京东股价为 120.8 港元,已跌超 5 个点。

实际上,京东今年 2025 年 2 月 8 日入局外卖后,市场对其盈利前景的担忧持续体现在股价中。

京东港股,曾于 3 月 6 日短期冲高至 179 港元,然而之后股价一路下探。截至 8 月 15 日午间,股价跌至 120.3 港元,累跌约 33%,远超同期恒生科技指数 18.6%的跌幅。

“外卖亏损比预期的要大,短期业绩承压严重,盈利需要时间。”某券商分析师胡佑岸向雷峰网表示。

不难看出,此次财报披露时,京东有意弱化新业务,将其排在业绩亮点末位;但 Q2 绩后电话会上,外卖仍是分析师当下关注的焦点。

01

左进右出,入不敷出

抛开利润,此季度狂飙的总营收,刷新京东近三年收入增速新纪录。

财报显示:京东总营收达 3567 亿元,同比增长 22.4 %,其中,核心零售业务收入 3,101 亿元,同比增长 20.6%,经营利润率达 4.5%,创历史新高;而外卖业务带动的新业务收入为 139 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198.8%;物流业务收入 515.6 亿元,同比增长 17.3%,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作为京东的基本盘,零售业务营收占该季度总营收的 87%,与新业务板块 “增收不增利” 的情况不同,其贡献了 139 亿元经营利润,表现稳健。

即便如此,这场 “外卖大战” 还是直接吞噬了京东的整体利润。

具体而言,京东新业务板块(京东产发、外卖、京喜、海外业务)的运营亏损从去年同期 7 亿元激增至 148 亿元。

这也直接导致京东整体经营表现“不尽人意”。从去年同期盈利105 亿元转为本期亏损9 亿元,运营利润率也从去年同期的 3.6% 跌至 - 0.2%。这其中包含营收外收入,如投资收益和税收优惠等非经营性收益。

在这背后,营销开支这一数据表现尤为突出,从去年同期的 119 亿元猛增至 270 亿元,同比暴涨 127.6%,远超营收增速。不仅如此,履约、研发、行政等成本也全线攀升。

大把烧钱直接体现在现金流上:二季度自由现金流 220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496 亿元惨遭"腰斩";过去 12 个月的自由现金流更从 556 亿元骤降至 101 亿元,缩水超八成。

从季度百亿利润到负数,京东为这场“外卖大战”付出了巨大代价。

“京东此番财报表现,也将影响接下来市场对其他两家外卖亏损预期。”胡佑岸表示。

至于短期利润承压的问题,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许冉在财报电话会上给出了长期视角的回应。她表示,“外卖和即时零售是公司的重要战略方向,目标是建立一个可持续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商业模式,而非追求短期成绩。其差异化在于“品质外卖”模式,未来将逐步释放价值。”

部分表现在用户增长和频次上。财报会上,许冉透露,京东活跃用户数(QAC)同比增速显著提升超过 40%,同时平台用户购物频次同比增长也超 40%,二季度PLUS会员的购买频次同比增长超过50%。

互联网分析师李树仁持谨慎乐观态度。他表示,简单来看,剔除新板块后,零售与物流增长向好,基本盘增速与利润均创新高;主要因新板块超百亿营销费用,才导致净利润表现不佳,这种情况下可持乐观态度。

但若细究,还需思考:外卖带动的40%季活增长,在缺乏交叉销售支撑时能否持续?此外,外卖当前营收、成本、费用均达百亿量级,虽增长迅猛,但参考饿了么与美团数据,其盈利潜力已可窥见。这些问题则见仁见智。

02

核心盘稳固,持续性遭疑

作为国补最大的受益者,京东的这波红利仍在持续。

此前,有传闻称 618 期间部分省份的国补政策曾短暂暂停,市场对国补政策的不确定性及其他平台的竞争展现了担忧。

雷峰网通过多方了解得到,除少数地方,国补仍将继续,后续还有1380亿元中央资金将在三、四季度分批有序下达。

针对上述问题,许冉表示,“国补是政策机遇,不是JD差异化竞争优势。我们一直针对所有带电品类制定了明确的市占提升策略,并围绕产品、价格、服务三方面发挥我们在供应链、规模以及全渠道等方面的能力和优势。”

财报显示,二季度商品收入为 2824 亿元,同比增长 20.7%;其中“带电品类”收入 1790 亿元,同比增长 23.3%,日用百货营收 1034亿元,同比增长 16.4%。

然而,即便外卖流量叠加国补推动的高增长,仍有投资人对京东整体战略泼了一盆冷水。

"如果不是国补到话,去年京东的利润都不一定支撑的住。现阶段国补赚的钱,全砸进外卖了。"互联网行业分析师林伟告诉雷峰网。他表示,京东外卖目前市场已经没什么存在感了,日单量约 1300万-1500 万单,较峰值时期缩水近半。这还是在目前情绪还算高涨,仍有余温的情况下。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此前数据显示京东外卖日订单量在Q2达到 2,500 万单,此次财报中官方并未进一步披露该业务的最新订单数据。

阿里下场后,这场“红黄蓝”外卖大战的发起者——京东似乎消声了。近期,不少消费者反映,这段时间明显感到京东外卖补贴力度比其他两家弱。

今年,京东搅局外卖赛道,把补贴卷了起来。而当美团和饿了么激战正酣时,京东却首先偃旗息鼓,另辟蹊径,转攻供应链。

外卖的补贴大战,像是牌桌上的“被迫加注”——不加注,就只能被赶下牌桌。

事实上,京东近两年战役屡现问题:去年的低价白牌、服饰五折、今年的外卖大战,现阶段其急需一场胜仗鼓舞士气。

更棘手的是,行业对其下一阶段战略布局存疑。有观点认为,京东已证明外卖难赢,即时零售更难突破。

但某大厂战略人士卢冰告诉雷峰网,市面上所谓“以攻为守的逻辑”并不完全正确,京东许多举动其实是“自己吓自己”——即时零售对京东3C家电这一护城河品类的实际影响有限,毕竟即时零售的线下仓备货量本就不多。

这一点,许冉此前在采访中也有回应:3C家电不能只看单量,更要关注GMV;而闪购平台的带电品类多为低值临时需求品,其3C家电GMV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场持久战中,京东既要应对外卖收缩的余波,又要为明年即时零售布局蓄力,而国补红利与战略投入的平衡,仍是中短期需直面的课题。此外,出海、AI、具身智能……谁又能扛起京东的增长大旗?

关于京东的人和事,雷峰网将持续关注,欢迎添加作者微信:Omayaeww,获取更多信息。

(文中胡佑岸、林伟、卢冰*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