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魏牌高山7开启预售发布,这场发布会主题是「一家人的移动大客厅,每个人都有好位置」。但真正让现场情绪升温的,不是车,而是长城汽车董事长,也是长城发布会监督员魏建军的一句话“我不是来推销的,我是来监督大家讲实话的。”
魏牌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把魏牌高山7的底层逻辑讲明白了,它不是一款算计用户的利润车型,而是一款反过来推动企业回归用户视角的价值车型,也具象的表达了“真实、长期、责任、用户信任”这四个词。魏牌高山7,不只是新一代家用MPV的起点,更是一次企业造车哲学的公开复盘。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魏牌没有走行业惯性的“低配家用、高配商务”路线,反而要推出一款配置几乎拉满的家庭MPV。魏牌用技术创造需求,到营销让技术找到场景,再到直营模式下与用户的长期对话,魏牌高山7对市场的精准切入一定不是巧合。
这一次,魏牌高山7给中国汽车提出了一个家庭出行不将就的答案,MPV不该是妥协,这就是魏牌高山7的意义。
用技术重建“家庭出行”
在很多人眼中,家用MPV一直是“够用就行”的代名词。空间有就好,智能、安全、舒适配置可以酌情减配。但魏牌高山7选择了另一条路,站在家庭日常出行的高频场景上,从价值维度出发,重构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高感知度”的MPV。
发布会上,魏牌CEO冯复之讲了一个非常真实的决策过程:“我们一开始其实是想砍掉高山7的,我们说金吒木吒已经够用了,这个哪吒就不要造了。”但魏建军提出两个问题:“用户有没有这个需求?我们这个产品能不能给用户创造价值?”团队去走访了几百位没有下单魏牌高山8和高山9的用户,发现他们真正的顾虑并不在配置,而在于车身长度、城市使用的灵活性,以及过剩和不足之间的平衡感。
很多品牌会从价格倒推产品,把产品做成结构上的补位,魏牌高山7则是从价值正推而来,延续了高山家族的平台标准和配置体系。Hi4性能版智能四驱电混技术、城市NOA、激光雷达、冷暖一体冰箱、二三排双侧遮阳帘……这些配置,在传统5米MPV上几乎找不到全套集成的对标车型。更关键的是,它是目前唯一在同价位同时拥有激光雷达与智能四驱组合的MPV。
更短的车身、更强的配置、更高的适配性,这正是家庭用户真正需要的东西。因为高频使用才最需要智能,城市通勤才更受限于灵活性,家庭出行才最在意舒适与安全。
魏牌高山7不仅继承了家族的旗舰配置基因,更传递出一种造车方式的改变:不是从短期销售结构去补位,而是从长期用户价值中找机会。用技术创造需求,用营销让技术找到场景。魏牌高山7就是在用魏牌的技术能力,重新建构“家庭用车”这四个字应有的含义。
魏牌高山7的空间哲学
城市是MPV最复杂的战场,车位紧张、道路拥堵、通勤半径不长,但使用频率极高,对空间的精度要求远高于传统的长途场景。高山7,就是在城市家庭这一高频用车场景中推演出来的产品。
对家庭来说,MPV买的从来不是一辆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看着豪华就能用得上,不是车大就坐得舒服,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细节里,装得下柴米油盐,也容得下远方山河。
市面上常见的高端MPV大多起步于5.2米以上车长,看似气场十足,实则受限于车位和道路限制,掉头、入库都成了负担;而主打中型MPV的车型,虽身材紧凑,但得房率低,三排常年摆设,舒适性和实用性两头不讨好。魏牌看懂了这个错位逻辑,把“城市化+高频家庭出行”的核心痛点,重新翻译成产品答案。
魏牌高山7以5050mm整车长度、3085mm轴距,做到同级最强“得房率”—— 风琴式行李舱布局,可实现233L-1725L行李舱空间调节,几乎能装下整个家庭的周末计划。尤其是,二三排共轨设计使得座椅调节变得极为灵活。如果想要给长辈提供宽敞的腿部空间,只需将二排座椅向后调节即可;当需要装载露营装备、婴儿车等物品时,又可以将三排座椅放倒,从而拓展出充足的储物空间。这一设计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MPV第三排空间问题,还能够充分满足郊野露营、户外骑行等多样化场景的实际需求;在动线上,全车地板纯平,老人孩子能顺畅穿行其间,真正实现家庭出行的“都好上下车,都好坐,都能放东西”。
除了空间的灵活性之外,魏牌高山7还有诸多细节,比如,三排超500mm坐垫纵深享沙发级舒适感,第三排侧窗面积足够大视野不压抑,更为贴心的是,三排共4个USB充电口(两个USB-A、两个USB-C)两种接口,即使三排也可随心充电。当舒适性配置以及实用性配置拉满后,才能让一家人在同一辆MPV中,不再有分主次的关系,更像是家庭的第三空间。
就像冯复之在发布会上所表达的那样, MPV不是为了谁牺牲空间,而是为了让一家人真正拥有空间。这是一套落地在车身尺寸、座椅结构、细节配置背后的开发哲学。
在一切都在比大、比配置的MPV市场里,魏牌高山7用得房率、便利性与场景适配度,重新定义了“空间的价值”。不是堆尺寸、堆功能,而是把每一毫米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把每一次出行都设计得合情合理。
DTC模式让魏牌高山7更懂用户
近十年,DTC模式几乎重构了车企销售型组织转向用户型组织,这恰好可以解释魏牌此刻所做的事,从卖车为主的触点导向,转向以用户生命周期为中心的路径导向。在这个系统中,用户的每一次试驾、每一次配置选择、每一次维保、每一次意见反馈,都会沉淀为数据资产,这种资产的长期价值,远大于传统销售端的“流量争夺”。
魏牌通过通过构建DTC模式,建设魏牌数字化渠道力,确保服务一致性、价格一致性、品牌一致性。在一年多时间里,魏牌零售中心数量实现了0到460多家的突破,今年内将争展至700家,覆盖全国200个以上的城市。
从卖车到经营用户,魏牌通过DTC模式构建的数字化渠道与用户型组织,本质上是打破了传统汽车行业中长期“以产品为中心”的惯性,转而以用户全生命周期的需求与体验为核心。而如此回归用户本质的逻辑,不仅体现在销售与服务端的革新,更深刻渗透到了产品研发的底层逻辑中。尤其是在长期被“预算有限就别谈高配置,家用场景就别奢望高体验”裹挟的家庭 MPV 领域,魏牌选择以魏牌高山7为载体,将用户第一的理念从渠道端延伸至产品端,直面行业对家庭用户需求的忽视与误解。
魏牌高山7首先做好的,是认清用户是谁。中国家庭MPV用户高度集中在30-45岁的成熟家庭群体,对于这些消费群体而言,他们的共性是不追潮流,却极度看重实际体验。他们的用车需求,源于频次极高的全家出行。魏牌捕捉到的,不是某个热搜短视频里“躺平旅行”的幻想,而是每一周、甚至每天接送孩子、照顾老人、装载生活琐碎的真实节奏。其中高山9是宜商宜家的旗舰担当,高山8专为大家庭而生,魏牌高山7则是面向年轻家庭,是一台更灵活、但绝不妥协空间,让全家人都愿意坐的车,每个人都有好位置。这是魏牌高山7区别于“商务换壳”“智能堆料”的根本逻辑。
基于清晰的用户画像,魏牌高山7把全家共乘作为设计出发点,重新开发一套真正为家庭定制的产品体系。例如,基于大数据分析优化的座椅坐姿高度,确保不同年龄段成员都能舒适上下车;车内共轨结构让座椅滑动更自由,满足多种空间组合方式;连冷暖一体双层双开门豪华冰箱、标配23个扬声器,包含⼀对主驾头枕扬声器,峰值功率可达2440W,与魏牌高山8、9⼀致。这些都不是噱头,而是为“家庭生活的丰富性”预留的体验接口。冯复之在发布会上说:“魏牌高山7不是去卷5米MPV的空间,而是从每一个家庭成员的需求出发,把配置、体验、情绪通通照顾好。”
更关键的是,魏牌从未把魏牌高山7当作价格带补位车型,从一开始就决定“用满配打家庭第一车”,这种反造车惯性的开发逻辑,建立在魏牌对家庭结构、消费趋势、价值感知的深度洞察之上。
这种理解用户的能力,并不是凭空而来。在产品正式立项之前,魏牌就通过用户社群、试乘试驾反馈、门店体验收集等机制,系统性归纳出高频场景与真实痛点。正是这些一线信息,构成了魏牌高山7定义阶段的底层素材,也让它在众多MPV中看起来像是专门为你家造的。只有先听懂用户的语言,才谈得上用技术做回应。魏牌高山7的精准,并不来自拍脑袋的灵感,而是来自与用户长期对话后的必然选择。
因此,所谓家庭MPV的第一性原理,不是空间大不大、功能多不多,是敢不敢把每一个真实家庭的“微小但确定的需求”变成产品主轴,这是魏牌高山7真正的技术力所在。正如发布会上那句话,“不是一台工具车,是承载生活的空间。”当别人还在堆配置、高举高打,魏牌已经用魏牌高山7走出一条更长线的路径,让技术更懂家庭,让产品回归生活。
相关文章
2025-09-134阅读
2025-09-134阅读
2025-09-134阅读
2025-09-134阅读
2025-09-134阅读
2025-09-134阅读
2025-09-134阅读
2025-09-134阅读
2025-09-134阅读
2025-09-13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