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马余刚、葛墨林忆杨振宁:8次写信推动自由电子激光研究,要求聘请世界顶尖学者授课

资讯 » 新科技 2025-10-18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马余刚,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葛墨林分别回忆了自己与杨振宁接触的经历,在他们的回忆中,对杨振宁充满了感激和尊重。

多次呼吁建造自由电子激光设备

曾承诺完工后要现场观看

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马余刚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己与杨振宁的接触并不太多,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八年前那次。

2017年,杨振宁和夫人翁帆应邀参观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自由电子激光设备。马余刚回忆,杨振宁一直以来都非常看好自由电子激光,这是他推崇的方向之一,所以看到后很高兴。


杨振宁和翁帆参观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自由电子激光设备 图据清华校友总会官网

马余刚介绍,当时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正在推动一项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如今该项目已经得到了国家的立项,投入大量资金。杨振宁在会上特别提到,等项目完工后,他一定要来看。可惜如今硬X射线的项目还是在建设之中,尚未完成,杨振宁先生却已经离世。

红星新闻记者在上海市政府官网看到了该项目的介绍,其中提到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是中国迄今为止投资最大、建设周期最长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正式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高效和最先进的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之一。

清华校友总会官网介绍杨振宁的一篇文章里也提到此事。文章中写道,杨振宁多年来多次建议中国建造自由电子激光设备,争抢世界第一。从1997年5月开始,他不断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呼吁中国尽快进入这方面的研究。据说光是写信,就写过8次。他的建议现在终于实现了,他十分高兴。

马余刚认为,杨振宁是20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不仅对物理学发展做出了很多里程碑式成果,晚年回国后为中国物理学人才培养也做出巨大贡献。“希望中国的理论物理学界能够追随杨先生这种爱国奋斗的精神,为中国物理学走向世界更重要的前沿位置,去做出一些原创性、奠基性的工作。”马余刚说。

在南开大学创建理论物理研究室

要求把世界上最好的人请来教学

10月18日上午,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建所40周年发展论坛——校友专场在南开大学举行。1986年,杨振宁先生受聘为南开大学名誉教授,并在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创建理论物理研究室。从1991年起,杨振宁与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葛墨林在南开大学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为我国培养了一批物理科学人才。


▲葛墨林与杨振宁合影 图据南开大学

18日上午的论坛上,葛墨林在发言中回忆了与杨振宁接触的很多细节,并表示“感恩南开,感恩南开数学所,感恩陈省身先生,感恩杨振宁先生。”

葛墨林回忆了数学所和理论物理研究室成立之初遇到的困难和杨振宁提供的帮助。他提到,这间研究室,是由数学大师陈省身亲自邀请杨振宁先生创办的。成立后,杨振宁每年都来研究室,并提出一些物理和数学结合的重要方向。

葛墨林还提到杨振宁对研究室提出的一条重要要求:研究室做的研究方向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方向,看到世界上谁做得好,就把他请来,让研究生跟他一起培训。在杨振宁指导下,理论物理研究室迎来蓬勃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刘亚洲

编辑 欧鹏

审核 王光东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