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邵逸夫奖10月21日晚上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颁奖典礼,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
晚上7点2025年度邵逸夫奖颁奖典礼正式开始。邵逸夫奖理事会主席及评审会副主席杨纲凯教授首先致辞。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也出席仪式并致辞。他说,香港优秀的高等院校培育很多才华横溢和勤奋刻苦的年轻人,也吸引世界顶尖的学者和专业人士来港,其中一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本月会到其中一间本港大学,相信一众科学界得奖者,以及本港世界一流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将继续推动香港成为国际创科及教育中心。
李家超表示,本港八所资助大学首次全部打入最新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今年的《世界人才排名》中,香港位列第四,科学学科毕业生百分比也高踞全球第一,强调特区政府大力投放资源发展创科和推动研发,会继续与邵逸夫奖紧密合作,发挥科学潜力,为建立推动合作、和谐与充满希望及创新的未来作出贡献。
李家超又点名赞扬早前离世的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认为他对学术知识的追求和奉献精神,值得被世人铭记。
随后邵逸夫奖理事会委员及评审会主席莱因哈德·根舍教授给得奖者颁奖。
2025年度“邵逸夫奖”天文学奖平均颁予约翰・理察・邦德 (John Richard Bond),他是加拿大理论天体物理研究所教授暨多伦多大学教授,以及乔治・艾夫斯塔希欧 (George Efstathiou),他是英国剑桥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 以表彰他们在宇宙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尤其是他们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涨落的研究。 他们的预测已得到了大量地面、气球和太空观测仪器的验证,从而精确测定出宇宙的年龄、几何结构和质能含量。
生命科学与医学奖颁予沃尔夫冈・鲍迈斯特 (Wolfgang Baumeister),他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荣休所长暨科学会员。以表彰他对于冷冻电子断层成像技术(cryo-ET)的开创性研发和应用,该三维可视化成像技术使蛋白质、大分子复合物和细胞间隙等生物样本在自然细胞环境中的存在状态得以呈现。
数学科学奖颁予深谷贤治 (Kenji Fukaya),他是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及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教授。以表彰他在辛几何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特别是预见到如今被称为深谷范畴的存在,该范畴由辛流形上的拉格朗日子流形组成。 同时,他也领导了构建这一范畴的艰巨任务,并随后在辛拓扑、镜像对称和规范场论方面作出了突破性且影响深远的贡献。
“邵逸夫奖”按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意愿,于2002年11月宣告成立,设有三个奖项,分别为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 如今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大奖,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每年颁奖一次,每项奖金一百二十万美元。
东方卫视、看看新闻Knews记者 俞骅 香港报道
编辑: 张慧斌
责编: 安乐
相关文章
2025-10-2211阅读
2025-10-2211阅读
2025-10-2211阅读
2025-10-2211阅读
2025-10-2211阅读
2025-10-2211阅读
2025-10-2211阅读
2025-10-2211阅读
2025-10-2211阅读
2025-10-221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