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无疑是智能眼镜市场爆发的一年。10月20日,IDC发布了2025 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的跟踪报告。报告显示,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 406.5 万台,同比增长 64.2%。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眼镜厂商出货量突破 100 万台,占据全球 26.6% 的市场份额。智能眼镜市场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随着2025年尾声渐近,meta、影目、雷鸟、小度、夸克等国内外品牌发布或即将发布一系列智能眼镜新品,这些新品不仅更加轻量化,而且在产品体验、技术、功能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全球智能眼镜的市场再次进入竞争的热潮。
看电影能支付 智能眼镜又有新突破
9月18日,meta公司正式发布了新一代Ray-Ban Display智能眼镜,强大的功能让业界侧目。这款眼镜内置全彩高分辨率显示屏,不仅能AI回答、导航、预览照片、翻译字幕。用户可以用眼镜查看WhatsApp视频通话,也可以在走路时获得实时AR导航指引。而更令人惊艳的是,meta配套推出的EMG神经腕带,可以捕捉手腕上的肌电信号,实现“虚空写字”般的手势控制。用户只需在指侧轻轻滑动或捏合,即可操控眼镜。这一技术的潜力远超眼镜本身,有望成为未来人机交互的“通用接口”。
国内企业也纷纷在下半年发布新品或预告,让业界及消费者充满了新的期待。10月20日,雷鸟宣布其智能眼镜新品RayNeo Air 4将在10月23日晚发布。RayNeo Air 4是全球首款支持HDR的观影眼镜,支持影院级10.7亿色,分辨率达到等效4K,画面呈现更丰富的色彩层次,给用户带来视觉电影级的视觉体验。
除了视觉体验升级,国产眼镜的功能场景服务更趋于多元。影目科技正式发布全新一代AI智能眼镜INMO GO3。同时,影目INMO官宣打造面向全球开放的AI+AR产业生态平台影目世界,携手腾讯、蚂蚁集团、智谱ai等行业巨头共建AI+AR原生内容生态。阿里旗下的夸克AI 眼镜计划在年内正式发布。夸克AI眼镜将深度融合阿里及支付宝生态,具备通义千问大模型和夸克AI能力,还支持高德导航、支付宝看一下支付、淘宝比价、飞猪商旅提醒等。特别是支付宝的看一下支付,只需要眼镜对着支付二维码,并说出“支付XX元”即完成支付,令不少消费者直呼“太方便了”。
总体来看,今年下半年上市的新品呈现高画质、场景化服务多元等特点,让消费者看到了智能眼镜更多的可能。meta的“虚空写字”更让业内人士相信,智能眼镜的“杀手级应用”出现指日可待。
退货率高 智能眼镜与实用仍有距离
但是在各大厂商在智能眼镜领域狂飙突进的同时,高退货率成了难以回避的事实。据行业媒体XR Vision统计,京东、天猫等平台AI眼镜退货率约为30%,抖音平台更是高达40%~50%,其中“功能实用性不足”是消费者反馈的核心问题。
记者在电商平台中注意到,部分给出差评集中在续航短、边缘显示不清晰声音延迟、镜片不平佩戴不舒适等智能眼镜一系列功能性不足。
首先,续航魔咒进一步制约体验突破。全彩显示功耗是单色方案的3倍,meta的Ray-Ban Display智能眼镜宣称的8小时续航需搭配25g外置电池,本质上仍是“蓝牙耳机+摄像头”的缝合产物。随着使用时间增长,眼镜发热让智能眼镜或连接终端电池掉电更快,限制了智能眼镜长期佩戴。
功能与重量两难全,成了制约智能眼镜实用性的又一因素。虽然智能眼镜厂商仍在致力于降低用户佩戴负担,但是目前,主流的智能眼镜重量仍然在37至75克。meta的meta Ray-Ban Display重量达到69g,较上一代不降反增。长期佩戴的鼻梁压痕、头部负担等让不少消费者戏称买了一套“刑具”。但是重量降低也付出了性能下降的代价。魅族MYVU凭借39g超轻设计斩获口碑,但代价是阉割全彩显示功能。如何在性能、功能、续航间实现平衡,成了智能眼镜厂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更严峻的是隐私隐患。企业采购数据显示,87%的会议场景禁用语音交互设备,某外企高管直言:“没人想被老板认为在偷偷录音”。某安全机构测试发现,主流AI眼镜在公共场合持续采集环境数据时,存在未加密传输风险,这或许解释了为何90%用户反馈“开会不敢开语音交互”。
综合来看,智能眼镜若真正迎接未来的光明前景,仍需要在技术上寻求新突破。产品体验升级,功能性能的提升,这些技术问题还需要通过工艺、材质提升来解决。而隐私隐患涉及伦理问题,除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保障,相关行业标准的设立也需要提上日程,同时企业也需要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AI+XR 智能眼镜终极形态向何处
虽然智能眼镜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随着电池材料、芯片、模型的优化,产品的技术问题正在逐步解决,智能眼镜的推广步伐正逐步加快。
智能眼镜的终极形态会是什么样,国内AR眼镜企业XREAL的创始人徐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AI 是 XR、AR 领域 “补齐最后一块拼图”的核心,让 XR 在硬件、系统、生态、交互上实现完整闭环。
换言之,AI与XR的结合将是智能眼镜的终极形态,届时,智能眼镜将拥有更加完整的应用生态,搭载杀手级应用的智能眼镜将会成为消费者连接未来的重要媒介。而引领智能眼镜市场的一众中国品牌,也将在狂飙突进的智能眼镜市场掀起新的波澜。
相关文章
2025-10-2332阅读
2025-10-2332阅读
2025-10-2332阅读
2025-10-2332阅读
2025-10-2332阅读
2025-10-2332阅读
2025-10-2332阅读
2025-10-2332阅读
2025-10-2332阅读
2025-10-233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