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时的发现摘获诺奖,他说“我们肯定不是宇宙中唯一生命”丨海上有客来

资讯 » 新科技 2025-11-18


人类能找到地球以外的家园吗?世界上真的有外星人吗?对于这些在科幻小说中常见的问题,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试图结合他的科学研究经历,给出见解。

“从30年前我们一颗系外行星都没有发现,到如今讨论某些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这是非常惊人的转变。”昨天,在复旦大学举行的浦江科学大师讲坛上,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迪迪埃·奎洛兹教授,作了题为《系外行星革命及其对宇宙生命的影响》的报告,并在报告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迪迪埃·奎洛兹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本报记者 李相如摄

寻找“外星人”正走入现实

“人类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讲座一开场,奎洛兹就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他看来,这也是推动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动力之一。

1995年之前,人类对行星系统的认知完全基于太阳系。当时的理论认为,巨行星必须在远离恒星的寒冷“雪线”之外才能形成。1995年,奎洛兹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和他的导师米歇尔·马约尔共同发现了“飞马座51b”。这颗巨行星轨道周期仅有4.2天,与母恒星距离比水星与太阳更近。该发现打破了原有行星形成理论,证明行星形成后可“移动”或“迁移”,直接推动系外行星研究领域诞生,并让他们在2019年摘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随后的30年里,天文学家们已发现了超过6000颗系外行星,而下一步,就是判断其是否存在生命。奎洛兹指出,其中的关键就是分析行星的大气层。天文学家们希望在系外行星的大气中寻找“生物信号”——那些由生命活动产生、在自然界中难以单独存在的化学物质。

为此,科学家们将用到“凌星光谱法”。简单说,就是当行星从恒星前方经过时,一部分星光会穿透该行星的大气层。通过分析这束光在不同波长上的变化,科学家就能反推出大气中包含哪些化学物质。目前,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已经在执行类似任务。未来在智利建造的“极大望远镜”(ELT)等新一代设备,将有能力直接观测那些“暗淡蓝点”,并分析它们的光谱。

寻找“外星人”从科幻小说走入现实科学,这一点让奎洛兹很着迷。他本人正是一位科幻迷,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至今让他津津乐道。“科幻的魅力不在于判断对错,而在于探索未来的可能性。”奎洛兹由此谈及地外生命,他认为,最有可能的发现,首先是在太阳系内部,例如火星或土卫二,因为可以带回样本分析,这也许在未来50年内就会实现。“宇宙中有那么多行星,我们不可能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至于外星飞船访问地球,那只是电影。”奎洛兹说。


科学家也有选择困难

寻找地外生命的终极意义,恰恰在于回望人类自身。奎洛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当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可以买一辆新自行车了”。“因为在剑桥大学,我主要靠自行车出行,当时我的车刚好坏了。”他笑着说。

在回答高中生的提问时,奎洛兹也坦率谈到,自打年轻时候起,他就是一个非常有好奇心、对科学充满热情的人。读高中时,他在数学和物理上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天赋,但依旧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直言,自己有“选择困难症”,后来决定选择物理,是认定“这是学习宇宙的法则、理性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一份工作。”

大学毕业后,对于选择粒子物理还是天体物理,他也有过犹豫。但因为天文台多在山区,粒子物理只能在实验室,而他又热爱大自然和徒步,最终他选择了天体物理,并受导师影响进入系外行星研究领域。“我选择物理,是因为我无法做出选择;而我最终选择了天体物理,因为它符合我的生活哲学。”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