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iPhone 诞生十周年之际,苹果推出了拥有「全面屏」设计和「3D 人脸识别」技术的 iPhone X,并为之后这么多代机型的正脸样式确立了一个基本框架。
苹果版的方案,在一开始并不是「为了全面屏而全面屏」,而是在带来更高屏占比的同时,可以把点阵投影器、红外镜头和泛光感应元件等一整套原深感摄像头系统塞上去。
![]()
iPhone X「刘海」的内部构造(苹果)
只是对用户来说,iPhone 正脸,苹果基于既有技术妥协之下的「刘海」,后续即便变成了「药丸」,且一点一点在缩小,却依然难称完美。
![]()
(@数码小果子)
2027 年,iPhone 诞生二十周年之际,苹果终于要把目前 iPhone 屏幕上的「药丸」也给彻底干掉,同时把一整套原深感摄像头系统给「完美」隐藏到屏幕之下。
今年以来,彭博社记者古尔曼和 @数码闲聊站 等多次爆料和确认,苹果预计在 2027 年推出的直板机型上首次带来「屏下 3D 人脸识别」技术。在这之前,苹果预计在 2026 年推出的首款折叠屏机型上带来全新的「屏下前置摄像头」设计。
![]()
(渲染图微博)
如若成真,意味着苹果将前后用十年时间,让 iPhone 走完从「刘海屏」到「药丸/挖孔屏」,再到「真全面屏」和「真全面屏 + 屏下 3D 人脸识别」的设计和技术演进过程。
众所周知,iPhone X 掀起了手机全面屏设计和人脸识别技术的大浪潮。
![]()
「刘海屏」iPhone(雷科技摄制)
然而,这么多年来,真全面屏设计看似已经实现了,但应用厂商和搭载机型应者寥寥;采用新一代生物识别技术的厂商和产品更是络绎不绝,但基于 3D 人脸识别技术者依然是少数。
3D 人脸识别和真全面屏面世多年,为何一直应者寥寥呢?
3D 人脸识别,虽然苹果等厂商一直在带头强推,但其只是「新一代」生物识别技术中的一类。其他手机厂商,也在推诸如超声波/光学式等屏下指纹识别、2D 人脸识别、侧边指纹识别等技术。
何况,即便是同一家厂商,即便是同系列旗舰,也会搭载不同的识别技术,而这背后则是基于综合成本考量,以及全面屏样式因素。
目前,大力采用 3D 人脸识别技术的厂商,主要就苹果、华为和荣耀。例如华为 Mate 70Pro/Pro+,采用 3D 人脸识别 +侧边指纹识别,Mate 70 则采用 2D 人脸识别 + 侧边指纹识别。今年上半年登场的 Pura 80 系列旗舰,全系采用 2D 人脸识别 +侧边指纹识别。甚至包括苹果,iPad Pro 采用 3D 人脸识别,iPad Air 则是侧边指纹识别。
![]()
华为 Mate 70 Pro+(雷科技摄制)
不难看出,基于综合成本考量,即便是华为,3D 人脸识别也只用在旗下最高端机型上。
因为,一整套3D 结构光组件,本身就造价不菲,加上这些微型元器件都需要被极其精确地排列和固定在一个狭小空间内,对制造工艺、装配精度和品控的要求极高,而这又进一步推高了综合硬件成本。
这还不够,硬件组件只是基础,与之搭档的算法系统,才是让其充分发挥功用的「灵魂」,故而基于软硬件协同的一整套「原深感摄像头系统」(3D 结构光)研发,也就苹果和华为一直在坚持,而这背后靠的是苹果高端旗舰、华为最高端旗舰的「不菲身价」支撑。
不过一个好消息是,华为即将推出的 Mate 80 系列旗舰,可能全系采用 3D 人脸识别技术。
全面屏样式上,在目前颇为流行的「单挖孔」中,想再塞下 3D 结构光组件,并不是一件易事。故而,此类「单挖孔」机型,目前主要采用 2D 人脸识别、超声波/光学式等屏下指纹识别、侧边指纹识别等技术。
![]()
华为 Mate 70(雷科技摄制)
其实,在形态上实现真全面屏,并不是一件难事。甚至一款中低端机,只要采用光学屏下指纹或侧边指纹识别,同时不配备前置摄像头,那么就可以成为真全面屏机型。
而过去这些年,发力真全面屏机型的厂商,例如努比亚(红魔)、中兴、小米等,重点就在解决把前置摄像头塞到屏幕下方的同时,机型对应位置的屏幕显示效果(包括后续稳定性),以及前置成像效果,如何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准。
![]()
小米 MIX 4(@闲搞机)
可喜的是,一直坚持下来的努比亚、红魔等厂商,近年来推出的真全面屏机型,在技术和体验上,已经拥有了更高的水准。
例如,努比亚和红魔今年推出的最新款旗舰机型,基于第七代屏下摄像技术,正面看就像一整块完整屏幕。与此同时,也都配备了 1.5K 分辨率显示屏,支持 144Hz 刷新率,更好兼顾了显示精细度。
![]()
努比亚 Z70S Ultra 摄影师版(雷科技摄制)
至于目前的屏下摄像「隐藏」情况和前置成像效果,雷科技在努比亚 Z70S Ultra 摄影师版上进行了实测:除了夜间极低亮度的场景可能会「现出原形」,日常使用基本无法注意到前摄的存在;至于前摄自拍,AI 高清算法加持之后,「可用度」也比以前更高了。
![]()
红魔 11 Pro 系列(红魔)
既有技术条件下,如果无法保证屏下摄像头技术的「完美」显示效果和成像表现,那么也只能成为努比亚(红魔)、中兴等手机品牌的一个差异化卖点,和在特定的类型手机(例如游戏手机)受众群体中去进行推广了。
在新一代生物识别技术的较量上,相比于屏下技术比较成熟的超声波指纹,目前依然是以苹果、华为代表的 3D 人脸派占上风。
而在将一整套「原深感摄像头系统」塞进屏幕下方后,苹果在 iPhone 上强推的 3D 人脸识别技术也将补足最后一大短板。
为什么苹果如此执着于 3D 人脸识别技术,甚至不惜以十年期的全面屏形态演进过程为代价呢?
![]()
iPhone 17(雷科技摄制)
核心原因,正如开头所言,苹果把全面屏形态设计、生物识别技术和前置摄像头应用当成了「同一件事」:全面屏形态很重要,全面屏形态之下的「原深感摄像头系统」技术应用同样很重要。
3D 人脸识别,苹果就带来了解锁、支付、注视感知等功能,以及动话表情、拟我表情和AR 应用等一系列衍生玩法,这是屏下技术相对成熟的超声波等指纹识别,永远无法企及的程度。前置摄像头,苹果同样带来了人像居中(Center Stage)、人像光效等技术应用。
既有技术条件下,如果三者无法很好兼顾,那就把实际情况下,用户相对不那么在意的一面(例如是不是真全面屏),进行一定的技术妥协,同时持续进行优化、调整和适配,直到走到最后一步。
![]()
(渲染图推特)
相比于手机厂商,上游技术和方案厂商,近年来已经推出了「屏下摄像 + 屏下 3D 人脸识别」的系统集成方案。
例如,早在 2022 年,维信诺就推出了「屏下 3D 人脸识别全面屏解决方案」,技术原理上:
前置摄像头位置,覆盖透明 OLED 屏,在正常情况下,显示信息;开启摄像功能时,透明屏变为透明,摄像头启用拍摄功能。
屏下 3D 人脸识别技术,则是基于对屏幕驱动背板的重新设计,在屏幕上端设置两个透明显示区(具备高像素密度和高红外光透过率),每个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大于 400PPI 以上,做到透明显示区和主屏区的融合,使得透明显示区更加「隐匿」。
在 SID 2025 展会上,维信诺展示了新版「屏下摄像 + 屏下 3D 人脸识别」一体化方案。近年来,京东方、TCL 华星光电等屏幕面板大厂,亦在发力屏下摄像头技术应用和屏下 3D 人脸识别技术早期研发。
待到技术成熟,待到方案成熟,待到时机成熟(例如苹果振臂一呼的时刻),国产手机大厂的「屏下摄像头」机型,以及「屏下摄像 + 屏下 3D 人脸识别」机型,也将迎来真正的市场爆发期。
相关文章
2025-11-1819阅读
2025-11-1819阅读
2025-11-1819阅读
2025-11-1819阅读
2025-11-1819阅读
2025-11-1819阅读
2025-11-1819阅读
2025-11-1819阅读
2025-11-1819阅读
2025-11-181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