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与非普通住宅界限取消,市场怎么走?

资讯 » 房地产 2024-07-28

最近有朋友私信问,说《决定》里提到一些城市可以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划分,这对房地产市场有啥影响。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

首先得说,这个提法其实不是啥新鲜事儿,今年甚至去年就一直在执行了。上层看来觉得现在的政策已经挺到位,继续执行就行,房地产这块儿不会有啥大动静。

咱们简单回顾一下:

- 租购并举,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房供给,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之前就讲过。

- 因城施策,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也不是新东西,之前就强调过。

- 含金量比较高的是,要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还要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这俩可能涉及到预售制的改革,以及地方财政和事权的平衡。

现在,重点来了,关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这其实是事后追认。说白了,就是北上广深、天津和海南部分地区还有限购,其他99%的城市已经放宽或取消了,这就是在最高层级上给取消限购盖个章。

普通与非普通住宅,是啥意思?

这个划分,至少得有二十年了。一开始可能是觉得房子也得分个三六九等。各地标准不一,但大体上是看容积率、面积和价格。比如,容积率1.0以下、面积超过144平米、或者价格超过市场指导价1.2倍,就算非普通住宅。

但这标准有漏洞,比如容积率反映的是小区性质不是单套房子,面积上开发商可能就做到140平,价格上官方指导价可能和市场脱节。

税费上的差别

普通和非普通住宅在税费上差别挺大。普通住宅税费有优惠,非普通住宅就没这待遇了。这可关系到每个人的钱包。

现在很多城市放宽或取消了这俩的划分。在去库存的大背景下,好不好卖才是关键。

背后逻辑的转变

这不仅仅是调控政策的变化,背后反映的是房地产逻辑的转变。新的房地产发展模式,核心是双轨制,商品房+保障房。商品房代表的是不普通,保障房则是满足基本居住需求。

就像新加坡模式,80%的组屋+20%的私宅。组屋是政府提供的廉价公共住房,私宅则是按市场价格供应的商品房。

这就意味着,大多数现在住的房子,将来可能更多地失去投资和交易功能;而有投资价值的商品房,可能对应现在的豪宅,只有富裕阶层才消费得起。

虽然我们不会完全照搬新加坡模式,但双轨制确实有借鉴之处。

未来楼市怎么走?

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是你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取消普通与非普通住宅的划分,不仅是给楼市松绑,更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一步。咱们得看清楚这背后的趋势,做出明智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由用户投稿,经过编辑审核收录,不代表头部财经观点和立场。
证券投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勿添加文章的手机号码、公众号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