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混车跌落神坛:车主吐槽“花钱买罪受”,谁还愿意当韭菜?
曾被捧上“最优解”神坛的油电混动车,如今却遭遇市场寒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月新能源车销量占比突破40%,但油混车型却跌破8%,销量一路下滑,甚至被不少车主“劝退”。
曾经号称兼顾省油、动力和环保,如今为何被吐槽“花钱买罪受”?许多车主痛陈五大“割肉之痛”,直呼再也不想当韭菜。
“省油?那是你没算账。”一位丰田混动车主给我们算了一笔细账:同款车型,油混版比燃油版贵4万元,一年省油5000元,至少8年才能回本——但问题是,电池寿命只有5-6年,换电池的钱比省下的油费还多!
关键是,如今纯电车价格跳水,10万元级的长续航电动车满大街都是,谁还愿意掏冤枉钱买油混?
“这车既不像电车安静平顺,又不像燃油车干脆利落,完全是四不像。”不少车主抱怨,日常短途纯电模式续航可怜,一趟通勤就得充电,高速跑起来,电机直接“罢工”,全靠油机硬撑,加速软绵绵、噪音大得惊人,长途驾驶体验更是糟糕透顶。
而对比之下,纯电动车普遍续航突破600公里,800V超充技术10分钟就能补能400公里,体验直接“降维打击”。
“4S店一个维修单下来,心比车还疼。”一位本田混动车主晒出了自己的维修账单:更换电机控制器花了1.2万元,比燃油车发动机大修还贵!
更惨的是,油混车两套动力系统,意味着保养成本翻倍,一年至少多花3000元,而且市面上大部分维修店搞不定混动系统,出了问题只能任4S店“摆布”,有车主无奈吐槽:“买得起修不起,卖二手还没人要。”
当年靠补贴撑腰的油混车,现在却成了“政策弃儿”。2025年起,中国正式取消混动车型绿牌资格,购车补贴也全面转向纯电,连限行政策都开始“区别对待”。再看看欧美市场,贸易壁垒让中国混动供应链受阻,导致技术升级进展缓慢。
反观纯电动车,不仅继续享受免购置税、免费牌照,甚至部分城市还能上公交车道,政策红利完全向纯电倾斜。
市场风向变了,车企的态度也彻底转向。奔驰、沃尔沃推迟全面电动化目标,却将资源投向插混和增程式,而不是油混;连曾经最坚定的混动阵营——丰田和本田,如今也把重心转向“不用充电的轻混技术”,直接把油混车晾在一边。
行业分析师直言:“油混已经是技术死胡同,车企们都不愿意再往里砸钱填坑。”
从曾经的“环保先锋”到如今的“市场弃儿”,油混车的衰落背后,是消费者越来越务实的选择。大家买车不只是看技术噱头,更关心真实体验和长期成本。如今,纯电车价格大跳水、续航大提升,增程车在长途上的补能痛点也解决得不错,油混车的尴尬地位就更加难堪。
正如一位车主所说:“不是我们背叛了油混车,而是它自己活成了个笑话。”
相关文章
2025-07-0924阅读
2025-07-0924阅读
2025-07-0924阅读
2025-07-0924阅读
2025-07-0924阅读
2025-07-0924阅读
2025-07-0924阅读
2025-07-0924阅读
2025-07-0924阅读
2025-07-092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