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拓集团(TRATON GROUP)是大众汽车集团的子公司之一,也是全球领先的商用车制造商。该集团旗下拥有斯堪尼亚、曼恩这两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欧洲卡车品牌,同时还在北美拥有International万国品牌、在南美拥有Volkswagen Truck & Bus大众卡客车品牌,可以说是全球最为庞大的商用车集团之一。
斯堪尼亚、曼恩、万国、大众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日,欧洲乃至全球商用车行业迎来了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传拓集团宣布:设置全新的集团研发部门并投入运营。
这一新部门汇聚了传拓旗下斯堪尼亚、曼恩、万国卡车以及大众卡客车的约9000名研发人员,并将这些研发人员整合到一个统一的集团研发架构下。这标志着传拓集团在品牌协同、技术共研共享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更为整个商用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范例。
在当今全球经济态势下,商用车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来自新兴市场的竞争对手凭借成本优势迅速崛起,而传统市场的客户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还有经济下行、需求放缓的强大压力。说到斯堪尼亚就想到V8、说到曼恩就想到德国雄狮,传拓集团旗下的各个品牌有着清晰的自我特点。虽然其各自在市场上有着深厚的积累和独特的定位,但在面对这些共同的挑战时,单打独斗的模式逐渐显现出局限性。
曼恩eTGX长途电动重卡
并且,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商用车行业也面临着节能减排的严格要求。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前沿技术的不断涌现,要求企业具备更强的研发实力和更快的创新速度。单个品牌的研发力量往往难以覆盖所有这些领域的深入探索,而研发合并正是为了更好地整合各方的技术优势和创新思维,加大在新能源动力系统、节能减排技术等方面的投入,推动整个集团在未来道路上快速前行。
生产线上的斯堪尼亚驾驶室
在传拓集团研发合并的过程中,传拓 TMS(Traton Modular System)模块化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系统的核心理念是:开发出具有高度通用性和灵活性的模块化组件,能够被不同品牌所使用,并且能够在不同的性能级别上满足多样化的客户要求。它不仅面向现有的柴油卡车,同样为未来的纯电动、氢燃料卡车做好了准备。
曼恩厂房内景
传统的研发模式下,各个品牌往往需要独立开发许多相似的零部件和系统,这不仅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工作,还增加了研发成本和时间。传拓TMS模块化系统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模块,使不同品牌的研发团队可以在这些通用模块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开发,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研发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开发新产品时,各个品牌可以共享TMS中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成果,只需根据自身品牌定位和客户需求进行局部调整和优化,从而更快地推出新产品。
斯堪尼亚Super DC 13 17X系列发动机
不同的客户对于商用车的性能、配置、功能等方面有着不同的期望,传拓TMS模块化系统为满足这种多样化需求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以动力系统为例,通过模块化的动力总成设计,可以在同一技术平台上实现不同性能取向、不同动力参数的灵活切换和组合,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运输场景下的客户需求。就比如CBE1通用发动机平台,它衍生出了斯堪尼亚Super 13系列柴油发动机、曼恩D30系列柴油发动机、万国S13系列发动机,实现了欧美亚市场的“通吃”。并且,斯堪尼亚还利用这一平台推出了Super 11系列五缸柴油发动机,为重量敏感型运输任务量身定做。无论什么需求,都可以在 TMS 模块化系统的框架下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曼恩TGX自动驾驶重卡
除了技术层面,我们当然还要考虑模块化系统在成本层面的优势。较高的模块化水准有助于实现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和采购。当大量零部件能够在多个品牌之间通用时,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得单位零部件的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同时,在采购环节,集中采购通用零部件能够增强传拓集团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这些成本的节约可以转化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价格,或者用于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形成良性循环。
CellCentric厂房内景
在当今商用车行业的发展中,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了屡见不鲜的模式。早在此前,戴姆勒卡车和沃尔沃就成立了多家合资公司,例如专精氢燃料电池开发的CellCentirc、专精下一代SDV软件定义车辆的Coretura。放在最近,也有三菱扶桑与日野合并这件大事,它们都是行业“洗牌”趋势的体现。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塑造了这一趋势呢?归根结底还是钱的原因。在当今全球经济态势下,商用车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电气化、智能化技术的开发,对于传统卡车企业而言是“跨界”,基本要从零开始积攒技术和经验,而这恰恰需要很多的资金。再加上当下经济下行趋势明显、物流行业需求降低,必须要找到新的“助推点”。在种种因素叠加之下,综合降低成本、提升开发效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进而撬动行业发展、客户需求提升,这才是良性循环的发展之道。
斯堪尼亚&图森未来自动驾驶重卡
进入2025年,全球商用车企业的合并操作越来越频繁,这也对国内商用车企业带来了启示。在可以预见的“寒冬”之下,唯有“抱团取暖”,破除“内卷”式竞争才能生存下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避免重复投入、强化品牌协同效应、搭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都是行业当下的破局之道。感谢您阅读本篇文章!还想看到更多有趣有料的商用车内容,别忘了关注我们哦!
文图:heseaotter
相关文章
2025-07-045阅读
2025-07-045阅读
2025-07-045阅读
2025-07-045阅读
2025-07-045阅读
2025-07-045阅读
2025-07-045阅读
2025-07-045阅读
2025-07-045阅读
2025-07-045阅读